<samp id="nffkn"></samp>
      <tbody id="nffkn"></tbody>
      <menuitem id="nffkn"></menuitem>
        <samp id="nffkn"></samp>

        <tbody id="nffkn"></tbody>
        1.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兩會|政協委員:呼吁支持患者參與醫療全過程

          添加時間:2018-03-20 09:51:43
          瀏覽次數: 0
          2018年3月9日, 季加孚、朱同玉等六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提案聯合呼吁,我國患者對醫療事務的參與度長期偏低,患者缺乏“代言機構”,現有的醫患溝通存在職能短板。這不利于提升醫療溝通效率,不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健康水平,還給醫患糾紛和醫患沖突埋下隱患。

          六位參與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來自大健康行業的不同領域。他們分別是:主提案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聯署人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解放軍八一醫院副院長秦叔逵、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邢念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

          有限的患者參與度

          患者是醫療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是疾病治療的參與者,是健康狀態的自我塑造者。我國有高血壓患者超過2.5億,糖尿病患者超過9700萬,除此之外,還有艾滋病、部分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患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非傳染病患者。

          季加孚委員表示,從衛生經濟學角度對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體系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目前全球均面臨醫療費用不斷攀升的挑戰,與傳統的醫療系統相比,價值導向型醫療(Value-driven Healthcare)有潛力在大幅改善醫療效果的同時顯著降低成本,是全球醫療系統轉型的大勢所趨。

          價值導向型醫療中尤為強調的就是醫療效果,這個效果不僅僅是指臨床指標有效果,更是指患者體驗到有效果。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今年1月發布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患者”二字做為高頻詞,出現46次,反復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建立將患者滿意度納入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績效考評的機制,可見國家對患者體驗及群眾就醫獲得感的重視程度。

          季加孚說,無論從世界衛生體系視角還是健康中國建設進程,醫療不能只是醫務工作者的“獨角戲”,還應該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聯手戲”,以及患者、醫務工作者、患者組織、醫務社工及其他多方的“大型舞臺劇”。

          然而,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以及本提案咨詢專家均認為,雖然醫療衛生領域長期提倡“以患者為中心”,但我國患者對醫療事務的參與度長期偏低,難以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防病治病需求。

          季加孚等六位全國政協委員認為,在我國,患者長期缺乏自己的代言人。我國已有中國醫師協會(醫生)、中華護理學會(護士)、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管理者),但并無與患者相關的國家一級協會或第三方獨立機構。

          同時,國內僅有極少數醫院建立了專司醫患溝通和患者體驗優化的部門。國內患者事務的處理部門更多承擔的是對醫患糾紛甚至醫患沖突的末端治理和危機處理工作,難以從根本上提高患者參與度和滿意度。中國醫師協會近日發布的《2017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通過對14.62 萬醫師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控制醫療場所暴力的最有效措施中,38%的醫師認為要提高自身溝通能力。

          策略:患者如何參與醫療事務

          具體到患者參與醫療事務方面,六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提供三種途徑:

          一是患者參與到涉患決策制定的過程中。他們建議,我國在三級甲等醫院,以及省級以上衛生、藥監、醫保等與患者事務相關部門,推廣專司患者事務的部門、團隊、專員。在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加大病患照護、人際溝通技巧等執業必備技能的權重。在新藥臨床研究與審評審批、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醫聯體等分級診療機制建設中,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應主動征求患者、患者組織代表的意見。

          二是患者參與就診前后的自主報告制度。2016~2017年,中國醫師協會上述研究報告顯示,大部分醫師認為,對醫護人員科學配置,使醫師有更多時間與患者交流溝通,利于減少醫患矛盾。

          對此,季加孚認為,在醫學臨床研究領域愈發重要的患者報告結局PRO(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PRO)體現在醫療實踐中,患者就診前可以通過問卷、訪談、評估等多種形式來自主報告自身癥狀以及既往診療過程的結果。就診后,能夠報告其診療感受及治療效果,有助于正確從患方視角評價醫療活動及結果,從而為改善醫療服務及提高醫療質量指明方向,提高患者就醫獲得感。該項措施也是對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到的患者滿意度管理制度的密切響應和深入補足。

          季加孚委員、復旦大學護理學院袁長蓉教授認為,這樣的過程極大的提高了醫患溝通效率,并把醫生從大量簡單重復性答疑中解放出來,用于疑難癥和患者體驗優化。同時,通過踐行PRO的理念也是臨床工作回歸醫學本源,不忘初心、以人為本,即充分相信患者主訴的體現。

          上述六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我國借鑒美國、加拿大經驗,在部分城市試點患者報告結局制度,作為患者端數據融入電子健康病歷(EHR)。鼓勵患者填報一系列標準化問卷,幫助主診醫生提前了解患者的癥狀、功能、健康形態、生命質量、患者期望等多層次內容。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終端(如手機、Pad)日益普及,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結局報告。建議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成立統一的患者報告結局平臺,承擔業務統籌、數據審核、權威發布工作。

          三是患者參與正規、優質的患者組織。當前,我國患者組織以康復類協會、患者俱樂部、公益基金會、互聯網患者社區等多種形態存在,面臨不同的準入規則、監管規則、資金募集和使用規則。

          上述六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國家衛生、藥監、醫保部門積極對接患者組織并提供公開透明的對話平臺。鼓勵退休老人、痊愈后病人參與有償的醫務社工服務。鼓勵公立醫院的管辦機構、公募基金向符合要求的患者組織采購醫務社工服務,特別是健康教育、導醫導診、電子健康檔案(EHR)錄入、患者自我管理、醫患關系調解等服務。在逐步精簡事前審批的同時,強化患者個體、大眾媒體、主管部門對患者組織的事中、事后監督。
          av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