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期間,醫藥界200多位代表和委員,都會在場外組織一場座談會,分析當年醫藥和醫改政策,并建言醫改,已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活動。
3月4日,這場名為“聲音·責任”醫藥界兩會代表座談會如期在京召開。從當日會上討論內容看,行政權力應減少并退出醫療、藥品微觀經濟各環節,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成為本次座談會的代表、委員們的呼聲。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已有數十位代表簽署了《關于加大巡查力度確保十八大精神落實的建議》以及《關于科學制定“醫保支付價”推動醫改健康發展的建議》。兩份聯名建議將分別由全國人大代表、葵花藥業集團總裁關彥斌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提交至全國人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建議涉及醫療、藥品各環節,但行政權力與市場邊界的關系問題貫穿始終,成為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成敗因素。
劍指藥品統一招標采購
藥品統一招標采購成為眾矢之的。
《關于加大巡查力度確保十八大精神落實的建議》首先將藥品統一招標采購列為行政權力干預微觀經濟的重災區。
藥品統一招標采購于2000年實行,其目的是促進市場有序競爭、降低藥價、減輕患者負擔,但開展十余年來,由于政府部門過多干預市場,不當制定“入門價”、“指定配送”、“限時回款”等規定,甚至出臺采購使用本地藥品比例的強制措施,干預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反而造成藥價虛高和廉價藥供應斷檔兩種極端現象。
這一建議幾乎與2014年版本提案完全一致,去年同期,《關于取消政府統一的藥品招標等制度的建議》提交至全國人大,但問題尚未解決。
同時,這兩份《建議》中提到,有些省份打著“讓電腦、專家與企業進行價格談判”的名義,在缺乏依法行政依據、缺乏科學依據、缺乏透明公開和平等的前提下,僅以降低價格為最終目的,說降20%就降20%,說降30%就降30%,隨意且強勢。實質上是“招標辦”借專家之手對藥品交易進行不當行政干預,人為設置市場交易障礙、市場壁壘、地區封鎖等。
《建議》還指出,省級有關部門越權包辦的“藥品統一招標采購”,把應該由藥品交易雙方自主決定的市場交易行為變成“招標辦”的二次行政審批,既侵犯了雙方權利,又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滋生許多尋租腐敗。
由于政府過多干預了本來市場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使招標問題逐年積累和發酵,帶來嚴重負面效應,百姓不滿意、醫院不滿意、企業不滿意,醫藥招標亂象也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為此,上述兩份《建議》提出,必須改變由各省級衛生主管部門統一包辦藥品招標管制的做法,由政府制定規則,嚴格準入,提供平臺服務并監督公平交易。具體買賣由交易雙方自行決定品種選擇、價格談判、采購、配送及付款。發揮市場競爭擇優機制,鼓勵醫療機構自愿的自主采購、聯合采購和委托采購。
破除文件治理模式
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文件代替法律甚至違反法律的現象,在醫藥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代表指出,在醫藥衛生領域大量存在違背中央精神、國務院規定的部門文件和地方政策。
上述兩份《建議》希望,責成相關部門,對全國各地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計生、發展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食品藥品監管、商務等部門制定的文件,在企業開辦登記、藥品統一招標采購限價與單獨定價管制、藥品配送商選擇、醫保藥店經營范圍及定點審批、醫院藥房托管及地方保護等方面存在的不當使用行政權力的行為進行清理。
此外,代表建議科學制定“醫保支付價”推動醫改健康發展,以落實李克強總理的“藥價要下來,服務要上去,醫保要保住”的指示。
《建議》稱,“醫保支付價”不是藥品價格,而是藥品報銷金額或標準;價格來源于價值,由藥品制造成本來決定;報銷金額取決于醫保基金收支平衡,與藥品生產成本不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