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工作之中無交情,職場里也很難有朋友。對于職場的大多數人來說,大家彼此只是上下級關系,或者同事關系。彼此受雇于同一家單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分工,各自干各自的活,互不相干。當然,由于工作的需要,彼此之間也會有一些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也基本上都是基于工作的需要,而不包含個人情感。
在知乎上,有一個關于職場交友的定律。這個定律就是:只有前同事才能成為真朋友。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1.有共同的話題。畢竟曾經共事過,彼此經歷過一些相同的心路歷程,有共同的朋友,以及行業內的知識。對彼此的性格和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有話題聊,可以聊專業知識,也可以聊行業八卦,或者吐槽一下領導,罵一下老板。
2.沒有利益沖突。如果還在共事中,會因為利益問題,可能會伴隨著不大不小的摩擦,甚至相互之間會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彼此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那么的溫馨和美好。如果不共事了,彼此就不會有利益之爭了。若不是血海深仇,就可以一笑泯恩怨啦。
3.有人脈價值。在行業圈,本來就不是很大。多結交朋友,有利于以后自己事業的發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哪怕暫時混的不如意的人,也不要輕看他,說不定以后會飛黃騰達。這樣或許會帶你一起裝逼一起飛。
4.雙方處于同一個水平。之所以以前能夠成為同事,可能各自的學歷、能力、水平都差不多,這樣大家會比較有共同語言。
雖然職場中很難有朋友,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會有的。只是職場之中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以工作為主。只不過在工作的范圍內可以交心,互通有無。歸納一下,職場上,主要有3種朋友。
1.良師型的朋友。
工作之后的童鞋可能都有一個這樣的體會,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在職場上往往用不上。而工作中需要的需要的知識,恰恰在學校很難學到。因為學校的大部分老師,從學校畢業后就繼續待在學校里,他們自己都沒有經歷過真實的社會和職場,更別說去教學生了。學校里學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知識要加以運用,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自己懷的才還遠遠不夠。畢竟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另外一方面是缺少智慧。職場智慧的獲得,需要自己去領悟,但是有人點撥,會讓你少碰壁,少走很多彎路,節約自己的時間。這就是傳說中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當然,如果有老司機手把手的教你,那就更好了。對于初入職場的人來說,有一位良師型的朋友指路是相當重要的。
2.益友型的朋友
人畢竟不是機器,就算每天打雞血、喝雞湯,也很難保證每天都處于高潮狀態。一個月總有那么幾天------心情不高興的日子。甚至有時會莫名的孤獨、莫名的煩躁,但是又說不出具體的原因。這時就可以找找益友型的朋友來嘮叨嘮叨,訴說一下自己的心里話。和這樣的朋友交往,可以無話不談,有這樣的朋友陪伴,你的心靈就不會再感到孤單,精神也不會寂寞。如果是紅顏或者藍顏的話,孤單的時候還可以抱著它,讓它用溫暖的擁抱去撫平你心里的創傷。
3.與你做對的朋友
在天朝,人們普遍都以和為貴,認為和氣生財。可是,如果沒有敵人的存在,那也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職場上,樹敵多的人,雖然平時難受,但往往都能善始善終。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會拿著放大鏡,把你身上的缺點放大很多倍。而且他們會毫不顧忌你的面子問題,稍有一點不是,就會拿來說事,甚至會小題大做。這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一旦遇到了,不要覺得悲傷逆流成河,反而應該珍惜這樣的朋友。他們雖然不會幫你進步,甚至會扯著你的后腿不讓你進步。但是,他們可以激發你,讓你不得不努力的做好自己。
總的來說,身在職場,需要有良師型的朋友來指路,有益友型的朋友來交心,有敵對型的朋友來監督。如果要想要成為人上人,三者缺一不可。暫時還沒有的話,要努力的去尋找。不要東找西找,那些人有可能就在你身邊,就如同鉆石就在你家后院一樣,只是暫時沒有發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