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工傷離我們并不遠,但職場人并不完全了解相關內容,比如哪些屬于工傷,工傷賠償等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有關工傷的知識。
一、哪些情形屬于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性或者掃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因為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著落不明的;
6.在上放工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劃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二、哪些情形可視同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或者在48小時之內搶救無效死亡的;
2.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流動中受到傷害的;
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三、發生工傷后該怎么辦?
1.工傷報案發生工傷3個工作日內,最好事發當天報;
2.整理報案資料提交到社保局;
當工傷報案后,在3個工作日內,整理報案資料提交到社保局。報案資料包括:醫院出具的住院申報表和工傷事故傷害報告表。
3.整理工傷認定資料提交到當地勞動局;
在完成階段2后,在30天內,提交工傷認定資料到當地勞動局。
4.到當地勞動局領取《工傷認定書》,如造成殘疾可以申請傷殘等級鑒定到當地勞動局提交傷殘鑒定申請,把資料交到指定醫院鑒定檢查;
提交資料包括:工傷認定書、身份證、病歷病案、1寸照片、鑒定申請表。
5.到當地社保局進行工傷報銷,把資料交到當地社保局就可以進行工傷報銷;
提交的資料包括:發票、認定書、等級鑒定書(若完成鑒定)、待遇申領及結算表、醫院處方、檢查報告單、身份證、病歷復印件、證人證詞及證人身份證、用工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傷者受傷狀況照片。
注意:具體操作每個地區的政策不一樣,你可以咨詢當地社保局。
四、發生工傷后,能得到哪些賠償?
1.工傷治療所需費用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2.伙食補助費、交通費和食宿費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3.工傷職工工傷康復的費用
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4.輔助器具費用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5.停工留薪期間的費用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6.生活護理費用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7.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發生工傷后,一定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不要錯過了認定時間。工傷在我們周圍時有發生,因此了解更多工傷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