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地去尋找人才不如主動培養人才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作為企業,除了協助員工領取補助外,也可以為員工報銷一部分培訓費,調整培訓時的上班時間,對拿到證書的員工進行獎勵。
根據最新出臺的《廣東省省級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凡自學或參加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并且屬于補貼工種目錄范圍的,可以向政府申請相應
補貼,按照不同門類和級別,補貼每人次200元-3500元不等。目前全市各鎮區人社分局都設立了申報點,市民可根據需要進行申報。(9月4日《中山日
報》)
現在這一政策正式付諸實施,令人欣慰。最高3500 元的補貼水平,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這無疑是該“辦法”的一大亮點。而技能培訓補貼覆蓋異地務工人員,堪稱亮點中之亮點。
近年,“用工荒”席卷珠三角,尤其是對技能人才,各企業紛紛出高招“拼搶”。筆者以為,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層面,與其被動地去找人才、靠
獵頭公司挖人才,不如主動地培養人才,也就是不斷加強對異地務工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各種技能。這不僅有利于拓寬就業之路,解決近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提升異地務工人員技能,為他們盡快融入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平臺。
從既往情況看,為什么外來工多不愿參加技能培訓?培訓經費或是最大制約瓶頸,其實,異地務工人員特別是新一代農民工,一方面非常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真正成
為“城市一族”;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且缺乏接受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所需的時間和經濟承受能力,因此進城后就業競爭力差,很多人只能從
事城市最低層的工作。這使得他們中的大批人還是處于城市邊緣地帶,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
因此,相關部門就應該借這股政策東風,積極推動外來工技能培訓,盡快落實補助金。待補貼政策到位后,盡快加大對各層次務工人員的培訓力度。如加強對已就業
異地務工者、新一代農民工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在為異地務工人員提供更多更好培訓的同時,還要形成配套的、相對社會化的培訓網絡和機制,盡量滿足不
同務工人員的培訓需求。
作為企業,除了協助員工領取補助外,也可以為員工報銷一部分培訓費,調整培訓時的上班時間,對拿到證書的員工進行獎勵等,更可以充分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培訓基地,有的放矢地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由普通勞動者變身為技術能手,這也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好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