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思想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添加時間:2017-11-28 15:22:20
瀏覽次數:
0
企業管理學不少名詞源于軍事戰爭,如商戰,戰略等,信息管理與軍事情報有一定聯系,市場調查與軍事偵察一脈相承等等。近年來熱銷的三本管理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給加西亞》、《沒有任何借口》,其中兩本書的故事來自于軍事案例。當今企業高管們如果認真學習、研究東西方軍事思想,并將其靈活地運用到企業管理實踐中去,定會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國學里強調:打仗講究知彼知己,定會百戰不殆。請看這句話的排列:知彼在先,知己在后。這樣排列是有哲理的。古人又說: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常勝之家,必先悉敵情。根據現代戰爭制勝規律和制勝機理,我們不能不認真研究對手,企業的對手就是市場,高管需要研究不僅是外部市場,還有企業內部市場,即人和事。
《解放軍報》載文:不知對手,哪來對策?對一名指揮員來說,只有多研究敵情、研究對手、研究戰場,做到知彼,知己,知明天,才能制定出應敵之策,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有策。對于企業管理來說,首先要了解國內外市場;要了解你所在企業過去和現在,要了解員工簡歷以及他們之間的關聯。
國與國之間如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甲午海戰的失敗,一個深刻教訓是不察敵情、不知對手。在大清主戰派眼中,“日本不過蕞爾跳梁小國,無足輕重”,不熟悉日本的軍事變革,不掌握日軍的戰爭目的,不懂得明天的戰爭樣式。更有甚者,一些主張研究外軍、學習外軍的指揮員,竟被斥為“學鬼蜮伎倆,有傷國體”。相反,日本決策層和指揮員則把清軍看得一清二楚,“清國雖水陸軍俱似整頓,以我看來,皆是空言”。開戰之前,日軍情報系統把清軍動向摸得一清二楚,而清軍對敵人卻一無所知;戰爭期間,清政府選擇英美作為調停國。殊不知,英美早已成為日本的利益共同體。認不清對手,找不到方向,何足以戰!
昨日之史,今日之師。歷史的教訓警示今天的高管們,不要動不動就挑戰世界500強企業,你對這些企業了解多少?不把對手研究透,不把自己看清楚,不把明天預判好,不把對策制定好,盲目上陣,張嘴就是做大,做強,擴張,做老大,到頭來都是空話。
列寧有一句名言:“一支**不準備掌握敵人已經擁有或可能擁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爭手段和方法,誰都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現實生活中,不少高管對競爭的商戰思想、戰略戰術、營銷戰略戰術、決心意圖等研究不深,了解不多,掌握不夠。有的市場意識、市場觀念不強,對經營方向、競爭對手、怎樣營銷若明若暗,缺少有效的商戰預案;有的對市場的認知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對各個方面的信息和戰場環境研究不透,缺少必要的反制之法;有的高管對國學,對國外的新理論、新思維、新策略了解不多,缺少一擊必中、一劍封喉的“利器”;還有的不知競爭對手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不善于從國際和地緣戰略高度,從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等各層面觀察分析問題,缺少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如此狀態,在經營管理中怎能“穿透迷霧”,克敵制勝?
二戰開始后,德軍為什么進攻得那樣順利,就是因為德軍知曉對手,而波蘭、法國等還停留在一戰思維上,停留在過去的戰爭范式里,停留在對德軍固有的認識上,國破軍亡也就成了必然。
知彼,知對手,重要的是知對手的思維模式。美國退役軍官保羅瓦雷利有過一段精彩論述:“反恐戰爭具有特殊內容,不能簡單憑借軍事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務,美國若要取得勝利,就必須停止西方人的思維,用敵人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僅是反恐戰爭,任何戰爭皆如此。如果囿于自己的思維,依賴自己的習慣,就不可能看透對手、掌握對手、控制對手,打贏也只能是夢囈而已。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研究對手。對國內企業管理來說,和誰競爭,就應把誰研究透,而不能若明若暗,大而化之。知彼的“彼”不應是模糊的想定,而應是真實具體的“對手”。我們未來面對的“敵人”有多強,我們模擬的“假想敵”就應該有多強;敵人持什么“盾”,我們就該鑄什么“矛”;敵人“魔高一尺”,我們就應努力做到“道高一丈”。
“戰爭是最不確定性的王國”。企業高管要想擁有統兵打仗的底氣,具備駕馭現代商戰的資本,不僅要知彼知己,還應把準明天商戰的脈搏。事實上,知彼、知己、知明天是辯證統一的。知彼是前提,知己是對自己的促進,知彼知己歸根到底是為了知明天。熟悉對手,清楚自己,洞察明天,戰術行動才有可靠保障,戰略任務才能順利完成。
一名現代企業高管心中不僅要有一幅明天商戰的圖畫,還必須懂得對手的思想、行為模式、宗教、文化和歷史,因為其中的每一個問題都關乎經營的成敗。對企業高管來說,轉變思維模式,提升思考能力;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素養,做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就一定能跳出業務一隅,跳出視野局限,真正按準“管理脈搏”,掌握管理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