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檢方:互聯網企業侵財類案件最多,偵破依賴技術
添加時間:2018-10-25 16:30:03
瀏覽次數:
0
據《勞動報》報道,互聯網企業侵財類案件占比最高,作案人員中學生比例最高,企業員工內外勾結作案情況常見……昨天,長寧區檢察院發布《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通報《涉互聯網企業刑事檢察白皮書》。
10條意見提供服務保障
長寧區是上海首個“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匯集了攜程、拼多多、美團點評等代表性互聯網企業。
白皮書顯示,自2016年以來,涉互聯網企業的刑事案件數量大幅增長,內外勾結、商業賄賂現象較為突出,互聯網迅猛發展背后所隱藏的刑事法律風險層出不窮。2016年至2018年6月,長寧區檢察院共受理涉互聯網企業刑事案件71件139人,案件主要涉及盜竊罪、詐騙及合同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侵犯知識產權罪等7個罪名。
長寧區檢察院檢察長李健介紹,此次出臺的《意見》共10條,分別從明確涉互聯網企業刑事犯罪的打擊范圍、加大對互聯網企業及企業家權利的保護力度等方面,對檢察機關切實服務保障“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作出了規定。
數量增長呈上升趨勢
白皮書描述了涉互聯網企業刑事案件的六個特征。一是數量增長呈逐年上升;二是侵財類案件占比最高,罪名競合的情況較多;三是作案人員反偵察意識較強,案件偵破高度依賴技術手段,賬款去向復雜;四是長寧區主要是犯罪結果發生地,作案人員往往分布于全國各地;五是作案人員低齡化趨勢明顯,學生群體涉案比例最高;六是企業員工內外勾結作案情況較為常見。
長寧檢方表示,作案人員冒用他人身份作案的情況極為普遍,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判定作案者真實身份;作案人員操縱多個“黑卡”(即他人身份證和銀行卡)賬戶作案,在竊取或騙取錢款后,往往會立即通過各種方式迅速轉移資金。因此,涉互聯網企業刑事案件中,電子證據和銀行資金明細等證據的重要性更突出。
白皮書還揭露了涉互聯網企業刑事案件辦理中發現的犯罪行為精細化、產業化特征。
隨著互聯網技術普及,網絡犯罪出現職業化傾向,已然形成黑色產業鏈條。工具開發者、工具應用者和利用工具實施犯罪者都有明確的分工,網絡犯罪呈現分工細化的態勢。此特征在涉互聯網企業犯罪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刷單”騙優惠案件中,有專門開發及銷售改機軟件并傳授操作手法的團伙,有專門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團伙;在“負提”類案件中,有專門發現網站漏洞并傳播線報的團伙,有專門提供“黑卡”的團伙,有專門通過境外賭博網站洗錢的團伙。各團伙通過通訊軟件溝通,不需要知道真實身份,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形成了地下黑色產業鏈。(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