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托底,互聯網醫療更有底
添加時間:2018-10-12 09:51:07
瀏覽次數:
0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3份互聯網醫療領域重磅文件。文件首次廓清了互聯網醫療的范疇,對涉及診斷、治療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使用人員和服務方式,分為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三類,實行分類管理。據透露,國家醫保局正在制訂互聯網醫療的物價指導原則,遠程醫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有望納入醫保。
新政出臺,互聯網醫療行業望眼欲穿的那只靴子終于落地。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醫療的市場規模呈迅速擴大態勢,7年時間差不多增長了30倍。特別是2016年和2017年,幾乎是翻倍的節奏。新興行業迅猛發展,規范管理慢了半拍,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亟須規范發展、早入正軌。這3項堪稱國家針對互聯網醫療行業頒布的迄今為止最為細致的政策,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點,為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奠定基礎,對行業發展意義深遠。
互聯網醫療不是簡單的“醫療+互聯網”,它利用了互聯網的特點,在醫藥服務的細分領域對其存量和增量進行創新,成就醫療服務新業態。在“醫”方面,互聯網醫療通過盤活存量,提高了醫療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大數據發現普遍認可的醫療標準,使得醫療行為更加規范;通過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地位,助推醫生自由執業;通過技術的進步,提升醫療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在“患”方面,互聯網醫療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看病開藥,免去上醫院、排隊看病之苦;減少重復檢查、降低交易成本,使醫療費用更加合理等。互聯網醫療這一特色,對于缺醫少藥的邊遠地區意義尤為顯現。不用舟車勞頓跑到大城市,就可以獲得大醫院醫生會診,對邊遠地區患者來說,善莫大焉。在四川,互聯網醫療系統已經覆蓋全部88個貧困縣和1800家醫療機構。
叫好不叫座,一直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難言之隱。部分原因在于,暫時沒有得到醫保政策的認可——互聯網醫療仍未納入醫保。互聯網醫療項目收費缺乏統一標準,定價過低,打擊了醫院與醫生對互聯網醫療的積極性;定價過高,又讓患者望而卻步,不愿參與。另外,假如將互聯網醫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可以通過醫保結算,必將極大地激發患者參與積極性。由此為支點,有望攪活互聯網醫療的一池深水。意識到問題癥結所在,一些地方開始摸著石頭過河。譬如銀川市,2017年出臺了多個配套文件,明確凡符合基本醫療保險“三項目錄”范圍內的網上診費都能享受醫保報銷。政策利好之下,已有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銀川醫保信息系統完成對接。
醫保托舉,助互聯網醫療規范發展一臂之力,但潛在問題也要正視。與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傳統醫療模式相比,互聯網醫療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管理難度也更大。傳統醫療機構在執行醫保政策過程中尚存在問題,譬如個別醫療機構存在騙取套取醫保基金現象,互聯網醫療的風險就更大。醫保部門是否有能力進行費用管控,將成為一個影響醫保基金安全乃至互聯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大問題。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互聯網醫療價格體系,讓醫保報銷有據可依。國家出臺初步的指導性意見后,各地物價部門要根據指導原則制定地方價格標準。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互聯網醫療的動態監管體系,強化事前、事中監管,降低跑偏風險。
新政出臺是行業規范的良機,相關領域要珍惜這種機會,齊心協力做大做強互聯網醫療,造福百姓。(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