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有個事情,相信此刻閱讀文章的你會深有感觸。
那就是,很多時候,工作內容像機械一樣日復一日的重復,毫無技術含量 ,往往工作越久,越覺得枯燥無味,內心有一萬次想離職的念頭,第二天依舊按部就班的工作。
就像我之前的一個小伙伴經常念叨著:“我想辭職,我不想干了,工作學不到東西,可是我又害怕辭完職找不到另自己滿意的工作,可是這樣干下去,工作10年,感覺自己就跟機器一樣了。”
絕大多數的職場人,盡管心知肚明自己可能會困在現在的行業里,或者工作跟機器一樣得日復一日,薪資一降再降,但仍然無法選擇離開。
這里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三點是共同的,一是這些人從來不曾給自己做一份職業規劃,二是他們從來沒有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對殘酷的現狀心存幻想,三是不敢跳出舒適區,瞻前顧后害怕突破。
或許今天的內容,正適合在職場中苦苦求索的你。
很多人在工作面前的猶豫不決,不僅是家庭原因還有自己的“慫”
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說下我在開頭提起的那位小伙伴了。小伙伴是我的大學同學 ,畢業后就一直在家里人托關系給她安排的公司里 工作。閑聊時,小伙伴也常常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順心,工作內容重復學不到東西,老板還“事媽”,除了工資待遇還不錯。
聽完她的吐槽,一開始我會問她:“干得這么不開心,為什么不辭職呀?” 直到后來 ,我就不再問她那句話了,因為她總是說:“我爸媽不同意我辭職,而且辭了我也不知道我能干啥,再說這份工作其實也沒啥壓力。”哪怕“辭職”這兩個字已經再她口中說了一千遍 ,工作得不開心她仍然每天在上演。
我們有多少人因為工作上父母不同意辭職,即使有自己得想法,卻仍繼續著自己厭煩的工作現狀。與其說父母不同意辭職,倒不如直接承認是自己“慫”。
“慫”在哪里?慫在害怕去突破,慫在害怕開始新的征程,慫在害怕跳出舒適區去迎接新的挑戰。
現實中,有千千萬萬和我小伙伴處境一樣的職場人,他們也曾意氣風發,也曾渴望做出一番事情來,但可惜的是,當一份安穩舒適福利好沒壓力的工作從天而降時,多數人早已繳械投降。漸漸的在自己的舒適區,變得麻木而僵化。
想的多做的少,少逼逼多學習總沒錯
在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小伙伴在工作的過程中還會有些恐慌與不安,但隨著公司不錯的待遇和時間的推移,小伙伴漸漸享受起這種“優越感”了。
雖然這份工作的內容簡單重復,但是這家公司帶給她的收入以及舒適沒壓力的生活狀態,才是她遲遲不愿離開的原因所在。
她比誰都清楚,自己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擔心自己 沒什么競爭力,辭了職找的工作還不如現在的工作,這才是她懼怕和恐慌的部分。
說了一千次的辭職,一萬次的吐槽和抱怨,與其在工作上吐槽抱怨,不如多學習一些技能,比如,你可以從主業挖掘的優勢里進行拓展,也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嘗試和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技能,甚至主動爭取參與到朋友的創業項目中做義工等等。
還有就是不要給自己的工作設限,更不要只關注眼前的工作。例如,很多程序員往往會調入“技術陷阱”中,過分關注“技術實現”,很少關注技術以外的能力,如果一個有心的技術員能夠真正了解產品和運營,那么即便技術員的崗位沒有了,今后轉行也是分分鐘的事。
拒絕機器般的工作,按計劃行事,做到有備而跳
環顧四周,想辭職的、準備辭職的大有人在,可真正能做到說走就走的人,又有幾個呢?
有人辭職跳槽是因為沖動;有人辭職跳槽是因為迷茫;還有一些人,他們是真正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
辭職跳槽,這是關系到自己職業規劃的行動,辭與不辭,跳與不跳,怎么選擇,是個實實在在的技術活,需要我們多方面考慮才能下定決心。
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當自己的積累達到一定階段,工作遇到瓶頸不能發展的時候,辭職跳槽是必須面對的事,因此,理性的跳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要做到理性跳槽,首先提前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當時機成熟時,再按計劃行事,做到有備而跳。
當自己處于迷茫、彷徨時,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三年后,如果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自己最不能接受的是哪種情況?在心里問三遍,答案就出來了。
愿每一位說辭職準備跳槽的人,都能自信而又篤定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話結束今天的文章——
“這個世界非常多樣,自我實現的方式也絕不止哪一種。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永遠不要試圖成為他人,那是妄念。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清自己并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條路永遠都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