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獵頭的,很難向別人(非招聘圈的大多數)“解釋”清楚獵頭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除了獵頭這個職業在國內的低辨識度尷尬外,還有深刻的行業從業者們現實生存的痛點,以至于很多顧問們感慨:在中國做獵頭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哈爾濱獵頭公司
獵頭行業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是發展了一百多年的成熟產業了。在西方,獵頭是妥妥的行業精英、職業規劃的領袖權威,四五十歲、經驗相當豐富、水平相當有保障的、名校學歷背景光環加身的智者及成功人士。不過在中國,獵頭行業不過才發展了二十余年,確實不如西方的成熟。但隨著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的積聚,獵頭行業必定會迎來真正的成熟期。
回頭來看現階段的國內獵頭,要向歐美的獵頭學習、發展,但畢竟起步晚太多,要走的路還很長。所以中國獵頭產業當下展現出的表象就是,行業不成熟,沒學好。有點“四不像”,有點“low”,有點“土”。基于此,理論上中國的獵頭從業者們已經無法獲得歐美國家獵頭的高大上職業體驗了。
另外,有“獵頭在中國不受尊敬”的感覺的另一個原因,是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普通招聘服務從業者和高端獵頭顧問這兩個不同的業務形態及所對應的從業人員印象。
還有需要理清的一點是: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獵頭顧問”實際上是稱不上獵頭的,做的單有些甚至是低端的,這就導致了得不到頂級的待遇和地位。
按照這個標準,篩掉了絕大部分“獵頭顧問”。那市場上的大部分“獵頭”們算什么呢?其實定位為“招聘服務從業人員”會更貼切,這個職業跟“獵頭”有所分別但又大類相通。該類型的從業人員往往是在從事企業招聘難度大、每年都有一定數量open、甚至批量open的那些崗位的尋訪服務。偶有一兩個年薪兩三百萬的單子,但往往會被五大或業內正走向“高端”的同行搶走了。這類“獵頭”的工作方式也是通過各種渠道找人,但找的不是市場上最稀缺的高精尖人群,更多的則是幫助企業人事完成耗時多,體力投入大的那部分工作。這種招聘服務的產品價值是通過節省企業人事的時間來提升企業招聘效率,促進中檔次人才的健康流動,但本質上因為所接觸的人群不算真的高端,如果你手中的單子年薪基本集中在二三十萬,那得到的所謂“尊敬”自然完全不能跟天天與各種CEO吃飯喝咖啡的“高端獵頭顧問”相比了。
如上全都是關于環境、關于分工等客觀原因下造成的“尊重”級差。但還有最最嚴重和關鍵幾個問題,導致了在中國跟很多人提起“做獵頭”時得到的反射弧跟“做房產中介”近似的悲慘和尷尬。
1.中國獵頭行業幾乎沒有準入門檻。
是的,幾乎沒有門檻。這里廣泛上指的獵頭行業仍然是“普通的、或中檔次的招聘服務行業”,因為我們絕大部分“獵頭顧問們”干的其實就是這個。
保險業務員的準入門檻和從業人員水平已經在雙向提升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正在擺脫上一個十年里人們集體反感“保險”二字的窘境。但“獵頭”二字可能已經成為這個十年,人們厭煩的電話開場之一,自嘲點說,跟聽到“我這邊是X愛X家”時的感受正在無限趨同,唯一符號上的差別是一個會稱呼你“王先生”,另一個的稱呼是“王哥”而已。可怕的是,什么從業背景、教育背景、專業背景的人,都可以來“做獵頭”。雖說這沒錯,但以工作年限小于等于兩三年為最龐大從業群體的“獵頭”業務確實是不太樂觀的一個事實。雖然并沒有從事“真正的獵頭”,但耐不住大家的職業種類是“獵頭”啊。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建立了對整個獵頭行業來說的一個危險印象:“什么人都能做獵頭”。這是對那些“純高端獵頭”們的不公平吧。
2.在中國開“獵頭”公司沒有門檻。
無論是在大一點的“普通或中檔招聘服務”公司干了幾年的人,還是干了幾年招聘的企業HR,還是有點資金積累的小老板,分分鐘就可以注冊一個獵頭公司,辦個網站也敢說自己在做獵頭業務,搞個APP就號稱“顛覆獵頭產業”。基本是只要敢開,只要敢說自己是獵頭公司,只要有人敢來做,那就成“獵頭公司”啦!這也加劇了從業人員無門檻的情況,畢竟這種“獵頭公司”永遠吸引不到歐美影視作品中的金領獵頭來做顧問的,那就只好接收一些膽大敢干的從業者來做顧問了。這類作坊獵頭公司小可以一兩個人,大可以十幾二十人,倒了開,開了倒,反反復復,又留下一個印象:中國的獵頭公司不行,就是低、亂、差。
3.貪便宜的客戶催生了劣質作坊式招聘服務公司。
這也是悲哀的重點。相對優質的本土招聘服務機構和若干真正跨國經營的獵聘機構,服務費比作坊獵頭貴,但從業人員資歷、能力和經驗也相對的有保證些。不過追求便宜的客戶往往看不到這一點,只看到:他家22個點,你給我15個點,好了,選你!作坊獵頭就跟作坊辣條工廠和作坊黑心粉條廠一樣,因為有市場,所以活下來了。更可怕的是因為劣質作坊獵頭的存在和層出不窮,讓本就徘徊于中低檔位的中國獵頭市場惡性競爭激烈,價格戰在產品和服務還不成熟時就愈演愈烈了。
4.大部分獵頭顧問只為賺提成,走量,缺專業,缺學習,缺耐心。
第一點就說了,在中國找一個獵頭工作不難,也正是因為“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珍惜”吧,很多同行只是抱著做銷售的心,賺點提成。至于自己的職業規劃,也許考慮的不多,大不了換個地方接著做獵頭。所謂的行業知識和沉淀,能做到半瓶子晃蕩已經是相當難得的顧問了。而這個行業的晉升標準往往是你的銷售額,那么,就拼命的扔人吧,總是能砸中的!不得不說,這真的是行業和從業者共同的難堪。另外,年輕小朋友做“獵頭”或“招聘服務”其實沒什么,畢竟每個行業都有新人,而且也不可能要求資深專家來做基礎招聘服務。但抱窩雞式的“培訓”5天就立馬正式上崗開打電話給候選人、客戶,而且自打正式上崗后,就純靠天賦了,能領悟到什么地步就看老天爺有沒有給一張會吹的嘴。即便只是做普通崗位的招聘服務,對客戶、客戶的產品、行業、候選人素能的認識水平很容易讓候選人和客戶的犯尷尬癥。半熟不熟的從業者呢?沒工夫深入研究,有單能成就可以了。
5.中國絕大部分獵頭的服務模式、費用模式遠低于國際獵頭行業。
先干活、再收錢。要個預付就像是要了客戶的命一樣讓人沮喪。除了因為惡性、劣質競爭導致獵頭生存土壤越來越糟糕以外,大部分客戶不接受“無結果”的服務。“你收了錢,我沒收到人,那你這不是詐騙嗎?”。對,這個荒唐可笑的邏輯正在變得越來越主流。可能五年前收到預付款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但隨著“互聯網獵頭”的徹底崛起,預付款?WTAT?客戶不認可你的時間付出和過程付出可以變現為價值。那么辯證的來看,也就更加劇了獵頭們粗制濫造、只要結果的生存法則。也加劇了獵頭行業的浮躁與不安。順便也加劇了在經理人和客戶眼里,獵頭的低水準認知。
夾雜了這么多復雜的成分,成就了在中國做“獵頭”享受不到夢境中獵頭的職業地位。簡言之是對“尊敬”的期望值是否切實際?真正的“高端獵頭”們遲早會得到夢境中的職業地位的!而從事中檔尋訪業務的我們,還是盡可能的多沉淀多學習,自我要求高一點,先做好自己。看看是否能有朝一日改變從事中檔招聘服務的”獵頭“在中國的地位。另外,也不是說我們招聘服務從業者們就低劣到二手房中介那般了(絕對沒有歧視,社會分工不同而已),只是“獵頭”顧問們真心要為自己多做打算、多提升,才能改變處于職業鄙視鏈較低分位的尷尬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