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們的新煩惱:OKR還是KPI?
績效管理一直是讓企業HR們憂心忡忡的一個話題,現如今,HR們又多了一個新煩惱:采用什么方法做績效,OKR還是KPI?
在這個圈內人士言必稱OKR的時代,不談OKR明顯是OUT了;談OKR吧,那又從何做起, KPI是否應該下課?面對眾說紛紜,HR們不禁要仰天長嘆:“既生KPI,何生OKR ?”
OKR與 KPI
OKR表示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一套定義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KR由英特爾于1999年首創,后來被逐步推廣到谷歌、甲骨文、LinkedIn等企業中,現在廣泛應用于IT、風險投資、游戲、創意等以項目為主要經營單位的大小企業。谷歌成立之初便開始采用,近日才曝出。而且,谷歌不僅將其發展成為十分精密嚴謹、完全數值化的內部目標考核制度,更視其為各部門任務協作的重要手段。
在OKR系統下,員工們不但明確自己的任務,同時也能了解他人在做什么。員工首先要制定一個目標,然后設定一系列“主要結果”,可以用來衡量是否已經實現目標。目標關鍵結果的設定要明確,具有可量測性。例如,不能說“想讓網站更漂亮”,而是要說“讓網站的訪問速度提高30%”,或者說“讓用戶交互提升15%”。
KPI表示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關鍵績效指標,是一種可量化的、被事先認可的、用來反映組織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指標體系,也是企業績效管理過程中一個實用而且有效的工具,更是績效管理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KPI的本質是一種管理工具,它主要是從結果上來考察績效,不關注過程,一切用指標來說話。
KPI考核的本質是“要我做的事”,OKR考核的本質是“我要做的事”,二者都強調有目標,同時也需要有執行力。OKR的思路是先制定目標,然后明確目標的結果,再對結果進行量化,最后考核完成情況。KPI 的思路也是先確定組織目標,然后對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直到個人目標,然后對個人目標進行量化。
OKR與KPI的整合運用
綜上所述,OKR與KPI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各有所長,不可偏廢,筆者在對幾家商貿、物流類企業的績效管理咨詢過程中,對OKR與KPI進行了整合運用,這樣的方式得到受到了企業的普遍歡迎。
首先,在月度考核中,我們創新性地采用了員工月度工作計劃考核與管理的形式,它是對年度績效考核的補充,考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月度工作計劃上。其既是傳統工作計劃管理的延伸,能確保月度工作計劃的科學性,月度工作總結的針對性和月度考核的客觀性,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也是績效管理中以過程行為與管理性指標,保證和促進年度結果性指標達成的有效方法
第二,在月度工作計劃的內容上,整合了KPI與OKR(或稱為主要工作計劃事項)的內容,如下表所示:對于員工每月重復性的工作內容一般以KPI的形式來體現,設定相應
關鍵績效指標的名稱、配分、指標值、評估標準等進行考核,強調用考核量化結果來說話;而對于每月變化的工作目標(O)及其期望達到的關鍵結果(KR),則體現在主要工作計劃事項(OKR)欄中,同樣也設定相應的配分,對于期望達到的關鍵性目標,則要求說明“何時?做成何樣?達成何成果?”,要求可衡量化(量化、或行為錨定化)。在這張月度工作計劃中,OKR部分不僅對與當月期望達到的過程性、行為性的目標與關鍵結果進行了明確定義,而且對KPI指標的達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通過這種形式,形成了對KPI與OKI的整合運用。
例如,在筆者近期輔導的
一家獵頭企業中,人力資源部門本月的一項關鍵目標(O)是“形成某業務流程落地實施方案并正式公布實施”,其對應的關鍵結果(KR)體現在:1、組織對流程落地實施方案的會審,2、在公司內部發布實施。根據重要性對這兩項關鍵結果分別設定得分規則,就可以激勵和引導人力資源部實現“形成某業務流程落地實施方案并正式公布實施”這一本月關鍵目標。
第三,在月度工作計劃考核與管理中,我們輔導企業采用績效會審的形式來強化績效管理的效果。
績效會審的真正目的在于:1、建立績效體系落地運行機制,將績效管理融入企業日常管理中;2、切實提升各層級管理者的績效管理能力3、形成建設性地質疑、反思,共同關注企業整體目標的績效文化。
績效會審的具體操作規則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企業績效體系落地的加速器:績效會審機制》,重點強調過程公開、結果才會公平的原則,績效會審的過程也是對企業每月工作計劃在上下級之間、平級之間通過溝通達成共識的過程。
在當今不確定的時代,各種創新思想層出不窮,企業的績效管理同樣也需要新的思維,相信OKR與KPI的整合運用,一定會給企業績效落地帶來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