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為很多企業的中堅力量,90后已經進入職場,80后、90在不斷推翻傳統價值觀,雇主作為強勢買方的市場正在慢慢消失。互聯網創造了信息高度透明社會,每一位職場人不會再將一個碗飯端到死,這種現實條件下,仍然沿用傳統的“工資+獎罰”制度已經不靈了。原來很多管理咨詢公司設計的專業KPI表格基本成為一堆廢紙。
中小企業老板如何應用現實和未來的職場?適者生存。你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改變傳統的公司管理模式!筆者認為草根創業者的創業者有三點:
一、提供平臺,每一位員工都是自己的Leader。
現在的市場不是一望無際只有孤零零的幾棵樹,而幾乎是一片森林。職場新人不會吊死在你這一棵樹上,不懼失業,就不懼老板。現實職場逼著老板把員工真正當成為“合作伙伴”,而不是簡單的“雇傭關系”,每個員工都成為執行操作層面上的Partner,都是自己的Leader,老板需要的,就是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愿意在你這個平臺做事。
二、分享利益,把利潤大頭分出去。
100年前給地主家當長工,管吃管住就行了,干好的,適當給點工錢,地主可以獲得長工創造價值的90%;20年前給國企打工,給工資就成了,獎勵是憑老板“賞”的,賞多了偷著樂,賞少了也不敢說什么,國企獲得了員工創造價值的70%;現在給老板打工,工資、獎勵、提成、補助、社保等問題在面試時就問個門清,干多了,給少了員工就不伺候你了!
所以,現在還想通過員工身上創造“暴利”幾乎已經沒有可能。匯才獵頭今年調整的KPI獎勵政策,把大頭都獎勵給了顧問。有同行問我:按你這KPI的規定,顧問一年完成30萬業績,他工資加獎勵就拿走20萬,如果算上均攤的房租、社保、辦公成本、稅金,公司純利潤5萬元都不到,公司股東賺什么錢?
我回復說:你算的賬沒錯。但是,你只靜態地計算了一年的收益,而沒有動態地計算未來10年的收益。顧問一年完成30萬業績他拿走20萬,明年他還會在你這工作;雖然他一年只給公司只創造5萬利潤,5年后公司如果有100位這樣的顧問就是500萬利潤。而如果你不這樣做,一個顧問完成30萬業績,顧問工資獎勵只拿到10萬,明年他就會另謀高就,5年后你可能還是只有10個顧問,即使一位顧問給公司創造利潤15萬,也不過只有150萬利潤。
利益分享的前提是加重對怠工的處罰,因為不到30%的平均毛利潤率,容不得閑人、容不得庸者,否則“重獎+輕罰”公司一定活不下去。“胡蘿卜+大棒”政策,實際是將有目標、有能力、想做事的人留下來,但同時也會淘汰混工資的員工。社會上存在一批“心中沒目標,大腦沒想法,肩上沒責任,腳下無行動”的“四無員工”,寧可缺人,也不能讓這樣的員工留在公司。
三、合作共贏,吸納優秀員工入股。
很多老板特別看重股權,股權代表著公司的“權力”,但是,如果你不將權力分配出去,你的權力最終會越來越小。10個人公司的絕對權力,遠不如100人公司的相對權力來得更實際,很多創業成功上市的企業,最終創業者的股權不過是百分之幾或百分之十幾。
中國職場男性至少有30%以上的人有創業想法。雖然每一位創業者都有想法“賺大錢”,但是,除了“賺大錢”之外,還有面子和“尊嚴”的問題。打工說到底“服從”,因為你沒有“投票權”,而即使股權很少的合伙人,也有“參與”的權力。很多人感覺小公司的股權沒多少員工看重,那是因為員工根本不知道“股權”除了經濟利益之外的附加價值。
每個人都知道創業的艱辛,因此實際付諸行動的人不到10%。有創業想法的人應該鼓勵,一旦機會成熟,讓他們實現創業的夢想。股權分享,是讓公司優秀人才與公司合作共贏的最佳途經。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打工和創業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態,只要他的能力具備、業績達標,可以獎勵置換、現金購買、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實現股權分配,將優秀人才吸納為公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