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nffkn"></samp>
      <tbody id="nffkn"></tbody>
      <menuitem id="nffkn"></menuitem>
        <samp id="nffkn"></samp>

        <tbody id="nffkn"></tbody>
        1.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有效解決組織內耗

          添加時間:2017-11-27 14:24:34
          瀏覽次數: 0
          眾多的旁觀者分散了每個人應該負有的責任,最后誰都不負責,于是合作不成功。想起我小時候讀過的一個故事,說是有個村選村長,有個大家都很不喜歡但又不敢明確表示得罪的人參加競選,這個人也還不錯,競爭前一家一家去拉票,并且懇請大家投他一票,大家當面都答應了,然而到投票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其它人都會投這個人,不差自己那一票。最后的結果是,基本上沒有投他,把他給氣壞了。具體來講,當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時,由于不存在旁觀者,自然由他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雖然有可能敷衍了事,但也還能勉強成事,所以"一個和尚挑水喝"。如果有兩個人,雖然兩個人都有責任,但是因為有另外一個"旁觀者"在場,兩個人都會猶豫不決,相互推諉,最后只好"兩個和尚抬水喝"。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旁觀者"更多,情況就更加復雜,關系也更加微妙,彼此間相互"踢皮球",結果"永無成事之日",最后"三個和尚沒水喝"。所以,在組織中,當許多人共同從事某項工作時,雖然群體成員都有責任,但是群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成了旁觀者,彼此相互推諉,最后誰都不愿意承擔責任,結果合作不成功。
            其二、社會惰化作用。當一群人在一起完成一項工作時,群體中的成員每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會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明顯減少。
            德國心理學家森格爾曼曾作過一項"拔河實驗",以對不同規模群體的人在拔河時所施加的力量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參加拔河的人數越多,每個人出的力就越小。當一個人拖拽繩子時會施加63千克的力量,然而,在三個人的群體中,平均每個人所施加力量會降低到53.5千克,而在八個人的群體中會降到31千克----這比一個人單獨工作時位付出努力的一半還要少。
            所以可以說,在有他人參與的情況下,個人的努力程度減小。但是,當組織里的成員知道他自己的努力程度可以被企業測出來的時候,便不會發生這個效應。換句話說,當企業的評價體系公平、公正的時候,組織里成員間的合作就不會有惰化現象。
            這是組織內耗產生的兩個原因。事實上,相比管理者來說,員工更不愿意看到組織內耗,只是常常自己付出了,卻沒有得到回報,所以就"被迫"不擔責、偷懶,自然就會產生內耗。基于此,我以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降低內耗的不利影響:
            首先,必須明確組織成員分工,落實成員責任,能量化的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大范圍明確予以明確,只有落實到個人的責任,才算真正有人負責,否則都會出現"旁觀者"效應。其次,構建企業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要讓組織成員看到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是對等的,事實上,據我們的分析,但凡優秀的企業,都有一套完善的激勵方案,能夠充分吊起大家的欲望、員工的積極性,而員工通過努力后,取得了成果,也會獲得相應的收入,即企業常講的"責權利掛勾",這樣就不會或者說少有員工惰化現象。最后,就是注意某項工作內部成員的素質結構,重視內部溝通。
          av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