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峽元老陸佑楣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再一次為三峽工程辯護。今年2月,中央第九巡視組通報三峽集團存在投標暗箱操作、選人用人不透明等問題,三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雙雙被免職,調任他職。年已耄耋的陸院士表示,三峽工程是一個非干不可的工程,也是他最睡得著覺的工程。( 4月15日觀察者網)
提到三峽工程,人們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的往往是它的種種壞處,以及在工程建設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抗洪能力的質疑,生態破壞的問責,以及中央巡視組通報的工程中暗箱操作、奢靡浪費以及人事選拔不當的問題都置三峽工程于難堪的境地,物議沸騰。
但是,三峽工程本質上是一個什么樣的工程,正如陸先生所說,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能含糊。三峽工程建設之初,即通過全國人大決議,多方論證以及多次預審;“必要性是防洪,可行性是航運和發電”。而主體建設推進之時,投標、評標和黨組決策都嚴格按照具體程序和制度,確保流程公平公正。
“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竣工之后經統計,總投資的兩千個億中,通過電力附加由電力用戶繳納形成的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共1279.48億元,用于樞紐工程和移民安置的三峽基金達1070.35億元。2009年,國家停收三峽基金,因此賬目方面總體也無可非議。
八旬老人為三峽工程辯護,反映出老三峽人對三峽工程的信任和希冀,也折射出三峽工程建設的高質高量。
因此,于情于理我們都不應當戴有色眼鏡看三峽工程。
陸佑楣院士呼吁徹底查清巡視組公布的問題,將問題具體到個人并公示于眾,不要讓三峽工程背黑鍋。誠然,在工程建設時,難免會出現個別干部的尋租、腐敗現象,但是這和三峽工程本身應當被區分看待。大眾也不能因為不了解信息而妄加猜測,更不能毫無判斷,完全聽信謠言或者某些“意見領袖”。
陸佑楣院士還建言,三峽集團每年可以出一本白皮書或者藍皮書,把當年工程運行情況、生態環境變化、財務狀況等信息都及時公之于眾。只有做到廉政公示,才利于公平、利于監督,也利于人們真正看清三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