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到前同事電話,說在剛剛結束的公司年度會議上,小劉升任為市場部經理,但張強卻辭職不干了,很是可惜。小劉雖然為人隨和,與客戶及各級同事都能和善相處,但整體能力均衡中平,就是其核心的業務能力,也只能算中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加入公司已經 8年了。而張強思路清晰,做事干練,善于進行規劃和梳理,最大的“不足”是加
入公司時間太短,還不到 2年的時間。
到底是老總不懂賞識,還是另有隱情呢?
熬在職場
司馬懿二十七歲加入曹營,最后終成一代軍事家和政治家。呂蒙在人才輩出的孫吳集團,由目不識丁的莽夫猛將最終成為孫吳集團的劃時代人物。他們都離不開一個字—熬。 司馬懿懷著雄才韜略沉寂曹營執燈飼馬苦熬 14 年,呂蒙服從每一任領導,恪盡職守,對有異議的戰略方案全力執行,并勇于自我認識,堅持學習,最終熬出了大名堂。
歷史風云如此,現實職場也是一樣。職場中常見一種現象,身居重要職位的人,卻不見得是素質和能力最強的。細去回想,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一個成熟完善的企業,在重用一個人尤其是到一個比較重要的崗位時,除了考驗其業務能力外,還會綜合考察其統籌協調能力、團隊管理能力、方案的制定、貫徹執行能力,以及對企業的忠誠度等。但部分優秀者出身高位,往往等不及,沒有耐心熬,這些品質是老板不易發覺并完成檢驗的!
反觀我的兩個前同事,以張強為代表的競爭者們,在整體素養和業務能力上,他們往往比“地方派系”更加優秀,但因為優秀,從一加入團隊他們就引起大家的聚焦并承擔起快速升職擔當重任的公眾期望。奪目的閃光未必會在短時期內轉換為老板的認可,晉升和職位調整也需等待企業的一個合適調整契機,于是機會未必會快速砸到頭頂。反而,眾人的捧吹和關注使他們的自我期望值快速膨脹高漲,在一個時期內沒能得到相應的認可和重用,就會動搖甚至漸生抱怨,從而對企業的向心力漸行漸弱,最終選擇了跳槽其他公司謀取新的發展機會。但如不能清楚地認識這一點,新的企業又會成為一個新的職場悲劇。
但熬不是簡單的等,而是堅持,是靜待,是蓄勢,是縱觀時局的洞悉能力和長期冷靜的自我認識及不斷警示,是堅持不懈地學習進取和自我完善。小劉獲得了晉升,他的背后是 8 年的堅持,從最初的不優秀,到勤勉工作,不斷學習,再到積極進取,努力表現,他愿意認識并改變自我,能夠犧牲個性與上下級融合 相 處, 對 公 司 的既定方針堅決執行。不知不覺中, 他 最終獲得了的晉升機會,熬成了現在的領導者。這種熬不是脫穎而出,而是滴水穿石。
轉在職場中
乒 乓 名 將 劉 國 梁,1991 年被破格招入國家隊,迅速成為領軍人物,叱咤乒壇十幾年,2000 年狀態下滑,2003 年退役專做國乒男隊主教練,并成為繼蔡振華老師之后中國兵乓球領域的又一個劃時代人物。同時代的頂尖選手、兩大隊友兼兄弟孔令輝和王勵勤,此時選擇了繼續在運動場上奮戰,直至 2006 年和 2013年才分別退役。
從運動員角度,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但從職業運動員后半生的規劃發展來看,則是他們的另一場競技。早退役三年的劉國梁, 可能會少拿到幾個 自己運動生涯的 世 界 冠軍, 但今天的成就,則已完全領先了昔日隊友。這次的領先,在于他十年前果斷而堅決的轉身,在于他起跑的早。
正如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劉指導自己所說,當時冷靜客觀地分析形勢之后,自己認識到再繼續做運動員,他的優勢可能還會存在并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及隊員培養梯隊的遞補,其固有的優勢會越來越弱,直至沒有競爭力,但此時轉做教練,雖然也存在著不小的競爭,但綜合各方分析,仍有明顯優勢。
劉國梁能準確分析形勢,在鮮花和掌聲還未曾遠離的巔峰 時 刻, 看到自己所處的兩個平臺間的優劣勢及起止點,果斷做出決定, 抓住這一機遇。他為自己與乒乓球這個擅長且熱愛的事業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并完美融合。這不能不說是世界冠軍做出的一個漂亮的轉身。
熬還是轉
那么到底是該堅持不懈地熬呢,還是該伺機換位地轉呢,這豈不是在自我矛盾了?
熬,是在某一職場平臺,具備一定的實力優勢時。這些優勢有時是顯性的,而有時可能是隱性的。只要這個平臺是公允而有發展前景的,自己在這一平臺的競爭力能持續存在,就需要冷靜堅持,等待機會,最終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價值。
轉,是在一個平臺中,你的固有優勢在這里已經沒有更強的競爭力,或者這種競爭力很難再有機會呈現,并且隨著客觀條件的改變還會越來越弱,而通過平臺的轉換自己的競爭力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新的平臺凸顯。在此種情況,你就要考慮轉,轉到一個能把你的固有優勢凸顯出來的新平臺去。當 然, 轉 需 要 準 確的判斷,要有成熟的前提。核心點就是,自身要具備能快速培養出新的競爭力。
不管熬還是轉,都需客觀并準確認識自我,這是首要也是最主要的抉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