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性通脹經濟時代
2008年由美國次級債引發的金融危機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像病毒一樣依然侵蝕世界經濟。全球各國大量增發貨幣以應對經濟衰退,全球化泡沫不可避免,貨幣持續貶值是必然趨勢。各國為了解決國內就業壓力,提振經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以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小企業為例,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大部分產業集中在制鞋與服裝生存領域。沖擊比較大的就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面臨虧損狀況。而做國內市場的企業相比情況會好些。但是,面臨的困難也非常大,原材料持續走高,人工成本越來越貴,甚至沒有地方找工人,市場銷售低迷,企業費用日益增高,融資渠道較窄。
企業微利引發分散投資導致資金困難
筆者最近深入浙江溫州與福建泉州、廣東等地,通過實地探訪與行業人士溝通了解到,特別是服裝與制鞋企業已經是微利了,面對的是3高一低(既原材料高、人工成本高、企業費用高、利潤低)的現象。企業要給工人保底工資,否則工人流動性太大,不管企業有沒有生產這些費用是必須付出的;另外政府要求企業用工單位必須給于員工做社保。還有就是企業貸款難,銀行都是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拉閘限電限制了企業正常生產,這樣做非常不合理,不科學;拉閘限電就是為了節能減排嗎?非也,事實是地方領導責任擔不起,影響仕途,節能減排做不好,一票否則決。我們不僅要問到底是誰扼殺了中國的制造業?同樣,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東莞市中小企業群面臨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外需不振訂單減少、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飆升、人民幣匯率攀升的“三座大山”正在擠壓著東莞中小企業的微薄利潤。
企業面臨這樣的惡劣生存環境,只有另尋出路,資本向來就是流向利潤最可觀的地方。據了解,很多企業是半工半停狀態或者干脆歇業了,大量的民間資本逃離實體經濟,這必然不利于產業的發展,這樣下去可能會導致產業的空心化,實體經濟的空心化。企業紛紛向其他領域投資,股市、房地產、礦產、能源、藝術品收藏等等成為企業投資選擇。主營業務逐漸空心化,企業向銀行貸款的錢沒有用到生產上去。投資風險肯定是存在的,高暴利就存在高風險。
政策歧視:中小企業簡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
我國低廉的勞動力格局已經徹底改變,高制造成本時代已經來臨,領導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遙不可及,銀行依然是錦上添花的銀行。
企業轉型的前提必須讓企業先擺脫困境,才能談轉型。所以我覺得發展新興產業應該有多層次的融資體系支持,如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等。要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我們資本市場跟美國資本市場不一樣的是,主板上市公司多,而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少,我們的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現在的資本市場獲取資金;美國是非常看重中小企業的發展,像美國的納斯達克培育了多少中小企業。
積極引導與規范民間金融,通過發展小金融機構讓民間借貸資金陽光化。不可以妖魔化民間借貸,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民間資本借貸。事實證明民間資本借貸對中小企業創業初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為。政府要引導與推動社會資本流向新興產業所需投資的關鍵行業和領域。需要政府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以財政投入和稅收優惠撬動社會資本,引導其投資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銀行應該要做到資源合理分配,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為國家的經濟作貢獻。相比國有大型企業我們的中小企業從銀行所貸的款少的可憐,貸款門檻相比也嚴格的多。國有企業就像是正室所生的孩子,而中小企業簡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中小企業是社會穩定之基,創業創新之源,我國75%的就業是靠中小企業,90%的新增就業是靠中小企業,全社會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也是靠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生存方式
中國經濟通脹還要一段很長時間,企業要做好長期的思想準備,未來這些企業要改變經營模式與生產方式是必然的出路,要積極拓寬企業銷售渠道,傳統的銷售模式(商場門檻高、門店租金高、人員費用高)盤剝了企業的微薄利潤,網絡銷售是很重要的選項也是未來發展方向;改變生產方式以解決人工成本,機械化時代必將來臨;新型材料的應用是未來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發展趨勢;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降低經營風險,完善股權激勵機制,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方能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放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傳統思維,走企業股份制吸納社會資本,以減少對銀行的資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