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年底跳槽,但卻被“年終獎”阻擋住了腳步。
據調查,年底跳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動離職”,業績不達標的員工會被淘汰;另一種是主動跳槽,這些人因為對薪水、職位、發展不滿,所以希望盡早“另攀高枝”。
“薪情”決定是否跳槽
薪資,一般是職場人跳槽會考慮的第一因素。當下,生活成本提高,跳槽者希望各方面有個提升,漲工資是必然的需求,一般預期漲幅在30%左右。
很多求職者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參加,如果各家單位能給出自己期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他們就決定跳槽。可見,薪酬是決定職場人是否跳槽的主要因素。
企業留人 讓員工看清未來
如果說員工跳槽是一種主觀行為,那么在年底形成的這股跳槽洪流顯然有客觀因素的推動。那么企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專家說:“很多企業在一個財政年度結束后,人員崗位會有重新調配,每年這個時候企業就開始做第二年的人員配置計劃,會涉及到現職人員的崗位變動,所以這個時候最是人心惶惶,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員工一般會選擇這個時候跳槽。而企業所有戰略計劃的調整、新目標的設定、人員的重新安排都在這一時期完成,企業上層就會考慮現有人員是不是還適合現在的位置。會出現有一些部門撤消,一些人員被裁;也有一些人員被調配到其他崗位,如果他不滿意這種調配就會選擇跳槽。”
針對年底跳槽風的挑戰,企業也會積極部署“反跳槽戰略”。為了減低職員年底跳槽的比率,企業會讓職員看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公布公司的培訓計劃,讓員工帶薪學習,或者到總部去參觀實習;還有年底雙薪、年終獎金、晉升漲薪等。還有些成熟的大企業開始嘗試對核心員工和技術骨干分配期權、股權,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這些都可以有效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對于職場人士而言,目前跳槽已經成為職場中獲得更高薪酬、更大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但跳槽失敗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可能跳得更高,但也可能摔得更狠。如果確實能力比較強,可以拿“漲薪”作為一種手段,要求更多的回報;如果能力一般,最好還是不要輕易跳動,應該抓緊充電,為將來跳槽成功增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