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我國西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樣板間”
添加時間:2019-06-03 10:24:19
瀏覽次數:
0
29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門在寧夏銀川召開新聞發布會,關鍵詞是“互聯網+醫療健康”。
“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可以實現醫療資源下沉,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的問題。同時,推進醫改,探索出一整套相對完整的低成本、可復制的服務模式……”提及“互聯網+醫療健康”,寧夏銀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飛都會如數家珍、條理清晰地一一陳述好處、愿景等。
馬曉飛是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倡導者、開拓者。從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目前,銀川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研究中心成立,匯集全國十幾家主流公司,為銀川市醫療健康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集聚全國40多家主流互聯網醫療企業,成立互聯網醫療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自律準則,探索互聯網醫療規范和標準,助推互聯網醫療規范發展。去年4月還在全國率先建成并上線“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結合互聯網診療行為全程留痕的特征,實現診療行為全過程、全方位、全自動實時在線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數據安全。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路越走越開闊。
銀川市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帶動了全寧夏在該領域的拓展。2018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復支持寧夏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將近一年的時間,寧夏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寧夏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阮越盛介紹說,目前,按照全區一盤棋思路,統籌推進醫療、社保、扶貧等信息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應用和深度融合。建成“衛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整合公共衛生、醫療管理等系統,構建起覆蓋到鄉村的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自治區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已向上接通國家級醫療單位30家,向下接通自治區、市、縣、鄉醫療機構225家,初步實現了居民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等信息互聯互通。目前,自治區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匯聚電子病歷數據已經達到了1000余萬條,對接醫保信息1.1億余條、公安戶籍信息570萬余條。實現疫苗流通全過程實時監控,血液采集、檢測、制備、供應和調配一體化管理,120醫療救援全區統一調度,公立中醫醫院和基層中醫館業務實現了互聯互通。自治區為所有鄉鎮衛生院配備了DR或者是CR等影像設備和靜態心電、音視頻終端等遠程信息設備,全區所有鄉鎮及具備條件的社區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全面推進會診、影像、心電、超聲、病理等遠程醫療服務,基本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診療機制。依托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多個遠程會診網絡,基層醫療機構20分鐘內可完成各類醫學影像、心電的上傳、診斷和收發報告。較2017年相比,2018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住院人次分別增長了12.5%和13.7%。在創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方面,寧夏建設了全區統一的慢性病管理系統,組建“專科+全科”結合型家庭醫生團隊,多渠道為居民提供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健康管理等線上線下服務,著力提升慢性病管理能力,推動解決群眾常見病、多發病健康服務不足問題。通過新機制,基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83.71%和82.54%。
在培育“互聯網+健康產業”方面,目前,銀川市和中衛市正在加快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和產業園建設,已有40余家互聯網企業入駐兩市產業園,29家互聯網公司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在銀川市注冊的線上醫生總數已達3萬余名,累計服務患者達到了1300萬余人次。
阮越盛說,未來,寧夏就“互聯網+醫療健康”確定了“12354”的建設思路。即:夯實一個互聯互通的基礎,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區域醫療中心兩大中心,強化黨建行風建設保障、研究與應用融合保障、創新行業政策支撐保障等三項保障,構建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網醫療平臺、互聯網診斷平臺、互聯網醫藥平臺、互聯網運營監督平臺五大平臺,力爭在四個示范創新,互聯互通、一體化應用服務、產業培育和政策機制四個方面取得示范創新。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大數據辦處長唐勇林評價說,作為一種新模式、新業態,寧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試點正在我國西部地區打造一個“樣板間”。寧夏作為西部內陸省份,在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主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地區間醫療資源落差形成的勢能,轉化成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動能,利用互聯網+突破時空的優勢,破解資源短缺的難題,探索了一條西部地區趕超的路子。(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