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平臺如何成為社會企業
添加時間:2019-05-24 10:20:21
瀏覽次數:
0
馬化騰最近把騰訊的愿景和使命正式更新為“科技向善”,引起互聯網圈的熱議。這不是馬化騰第一次提出這一理念,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他通過提案倡導“科技向善”,更早的時候,他還以此為題在媒體公開撰文。
科技應該努力去解決自身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已越來越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共識,這種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行為,恰恰是這類企業得以快速成長的基礎。這種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互為驅動的模式,是新的社會企業樣本。
近日在廣州舉行的2019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說,依托移動支付、社交化場景與強大連接力,互聯網+公益慈善正日益深度融合,形成鮮活的“中國樣本”。隨后,生活服務業的超級平臺美團點評以《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為題發布了它的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去年12月,包括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美團在內的36家互聯網企業共同簽署了《2018中國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倡議》。新一代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作為舶來品,社會企業責任這些年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2006年被認為是企業社會責任元年,《公司法》的頒布讓企業社會責任在這一年被重新定義和認識。13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公司崛起并已成為一股重要的經濟力量,它們應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也成為新的議題。
首先,互聯網經濟時代,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大特征是,從最早被動的道德約束發展到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互相驅動,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這是因為,今天的這些互聯網巨頭,其孵化新項目的內在動機,都是為了回應市場的某一需求,不管是騰訊為溝通而誕生的QQ,美團在“民以食為天”訴求下誕生的外賣平臺,還是今日頭條為幫助走失者而開通的“頭條尋人”。在這樣的內驅力量下,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不再是互相排斥的關系,不再是零和游戲,而相輔相成,齊頭并進的,有可能成為一種雙贏。那些能解決難點、痛點問題的企業,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契機。比如美團外賣,每單能為用戶節約48分鐘,這就是社會價值。也正是因為這種便捷性,也是用戶愿意選擇外賣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也是“社會企業”的一個特質,它首先是一個企業,然后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它以社會價值優先,又要通過市場行為讓自己可持續運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曾提出過“善經濟”時代的概念,即是指的這種社會價值引領經濟價值的時代。
其次,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互聯網公司一旦失守于社會責任,造成的危害將是決堤性的。這是因為,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頭部企業,不僅具有商業屬性,還有平臺屬性、媒體屬性、社交屬性,它的邊界和影響面都很大。它們面對的是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和數百萬的商家,每一條信息的流動都牽一發而動全身。它們享受了作為平臺企業提供的紅利,就更需要恪守社會責任。也因此,互聯網公司要特別把握“不做什么”的價值觀底線。比如臉書因泄露用戶數據而不斷發酵的丑聞,都是因為互聯網公司沒有守護好“不做什么”的底線。很多事實證明,不堅守社會價值的企業,最終是得不到投資者認可的。
當下數據隱私和網絡內容對兒童成長是否恰當,是互聯網企業在社會責任層面最容易失守的重災區,在這方面,國外一些網絡企業已經行動起來,比如,在英國,主流網絡服務提供商把自動屏蔽色情網頁作為所有新用戶的默認設置;大部分日本網絡手游都設置了未成年人消費限額;而歐盟以立法的形式清理個人“數字足跡”,讓網絡使用者擁有“被遺忘權”等等。
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這已經成為現代商業文明的共識。但在當下這個時代,談企業責任,不止是談情懷。正如王振耀所說,現在企業慢慢到了開發人的需求的發展階段,好上加好地滿足這些需求成為整個經濟運作的根,而這就是“善經濟”。(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