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28歲少女患癌自救指南”火遍朋友圈,佩服作者抗癌勇氣的同時,不少人開始打聽起保險來(本文不推薦保險)。
很多年前,市面上開始流行一種“超級全能”的保險,意思是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沒病領錢”的作用。健康是最值得關心的問題,但如果它“順便”也有不錯的收益,也是很完美的!很多人都想趁著年輕時把保險買齊,可以把養老、孩子讀書的學費給解決了。
只要認真算算,這種全能的保險,保障低且不說,標榜的高收益,其實也沒有銀行定期高。一旦交了錢過了猶豫期,想退出來就麻煩了。
今天,我們再次邀請了老朋友,資深保險人士Dr大萌萌,從客觀中立的角度給大家開一次講座,全面解讀保險里的陷阱。講座開始前,先上一波干貨。
保險里是有各種各樣的陷阱的,一定要提前花時間去研究。
很多人都說,保險其實是給有錢人玩的,窮人買不起。
我只想說,真正的有錢人,恰恰不需要保險,因為治病的錢對于他們而言,只算冰山一角,造不成負擔。
而窮人甚至是普通家庭則不一樣,一場大病可以讓一個中產家庭多年筑起的城墻瞬間倒下。
也有人認為保險是和彩票一樣的概率,不發生疾病或意外,錢等于打水漂了。
普通人每年在車禍中死亡或在車禍中重傷的概率也就是差不多0.05%,而一份50w左右保額的意外險也差不多200元左右/年。
那么,究竟要不要為一個小概率事件而花錢呢?
二十年前,大家可以說是談動手術色變,現在的手術就像感冒發燒一樣頻繁發生。手術住院似乎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了……
換回生活中就是:這份保險,你是買還是不買呢?
其實,對于保險乃至保險公司,大多數人的怨氣依然非常大,每次接到保險推銷員的電話都會不耐煩地直接掛掉,對于家里做保險的遠方親戚,也都是避而遠之。
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有些保險推銷員太不!專!業!對于賣的產品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見人就直接各種推銷說服,簽字之前你是上帝,簽完字以后也許人都找不到人了。
簡直讓人有心購買也無意了解。
其實,回歸保險的本質:用少量可承受的錢(保費)轉移極端條件下自己無法承受的損失(保額)。這確實是一個有益于百姓生活的“產品”。
曾經看過不少這樣的社會新聞:
某個男子,30出頭,孩子剛剛出生,突遇車禍變成植物人。本人巨額的治療費用,孩子出生后新的支出,房貸……這些重擔突然就壓在了妻子一個人身上。
一個年輕人,數日加班工作后,過勞死死亡。這對于這位前輩的父母,精神上的打擊固然最重,但理性地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培養她的投入和未來損失的收入,何嘗不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社會系統,增加保險這一項保障,能夠減少意外事故帶來的傷害。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保險機制、保險從業者,普遍走向了專職推銷而非專職保險的行業模式,這就是很多人在被保險推銷員推銷之后,會覺得保險很垃圾、感覺是“傳銷”的原因。
那些所謂全能的保險,究竟會有什么樣的陷阱?
1.總是傾向引導我們,保險可以有病治病,沒病存錢。
2.引導小白買各種附加捆綁險,一份保單把重疾險、意外險、門診、教育金、婚嫁金都承包了。最后發現收益,和銀行定期差不多。
3.市面上200-300的醫療險,自己卻掏了幾千塊。
4.理賠被拒,啞巴吃黃連。
事實上,沒幾個人會再細看保單上的條款,買完之后就扔一邊了。自己究竟買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臉迷茫。到真正發現那份保險是個大雞肋時,已經過了好幾年。
這時候,你覺得是退掉呢,還是繼續交錢呢?恐怕進退都尷尬。
對于有益于我們生存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抗拒,但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就是:行業人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專業水平,而普通人也當要求自己具備基本的保險常識避免踩坑。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人了解關于保險的基本常識,認清保險行業的那些坑,更好地利用“保險”給自己生活提供最大化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