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華僑城發布公告稱,擬經由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西安市南關正街88號長安國際中心2號樓四座辦公大樓以及120個停車位,價值為人民幣6.7億元(相當于約7.61億港元)。
對于頻繁出售資產的華僑城來說,這種行為并不意外。但放眼整個市場,近期,類似出售資產的行為十分常見。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側面:在市場下行期,部分企業正以收縮戰線、出售資產,乃至戰略轉型等方式求生。
另一些小型房企選擇“逆流而上”。這些企業借助最近幾年的市場大勢,在今年沖擊最后的IPO機會。而在行業的頂端,大中型房企仍然是土地市場的活躍分子。借助于地價低迷的契機,這些企業在今年頻繁出手,獲取大量土地,為下一步的發展積蓄力量。
告別博傻時代,曾經隨著市場變化共進或共退的房地產企業,正在加速“斷裂”。
“50強”分界線
今年10月以來,華僑城相繼掛牌出售位于成都、上海、海南、泰州等多個房地產項目股權,總價值上百億。
這些項目大多位于核心一二線城市,部分項目地段頗佳。對于自2015年就啟動轉型,并刻意淡化房地產商形象的華僑城來說,出售房地產項目的做法并不意外。
近期,房企出售項目股權的做法頻繁出現。9月28日,嘉凱城公告稱,擬轉讓房產項目資產包,涉及5家公司6個項目。貴為十強房企的華夏幸福,也在10月9日宣布,以32億元將河北多宗項目的部分股權售予北京萬科。
易居克而瑞的統計顯示,2017全年房地產企業項目股權出售相關動態為387條,2018年1-10月以來房企累計項目股權出售動態就達到了473條。
該機構指出,融資環境持續收緊,償債高峰來臨雙重因素促使企業出售部分項目股權以盤活現金流。就房企個案來看,出售項目股權有各自不同的考量,如加速產業地產布局(華夏幸福)、實現去地產化轉型(嘉凱城)、剝離不良資產、盈利等。
11月20日,海航地產宣布,公司名稱由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海南海島臨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啟用新的品牌名稱“海航臨空”。這一更名的背后,是海航從傳統地產向產業地產過渡的戰略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出售項目股權的房企中,除華夏幸福外,其余均為中小型房企。華僑城雖屬央企背景,但房地產業務營收規模始終不高。2017年,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3.59億元,在國內房企中排名50名開外。(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