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職場: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添加時間:2018-11-22 14:20:52
瀏覽次數:
0
誰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換工作?誰也不能。
若不幸碰到公司縮編、裁員,不得不另謀高就的轉戰職場,就成為一種必然。不過,若是你在事到臨頭才手忙腳亂地找工作,可想而知,能立刻找到滿意工作的機率,勢必偏低。
放眼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新趨勢則是:不論你是不是要立刻換工作,都應該時時做著“養工作”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至于,什么是“養工作”?怎么“養工作”?
可以看看我的一個朋友的例子。我的朋友在“蕩掉了”一份工作后,他的履歷表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盡管在短短半年內,他在工作選擇上大膽操作,也轉了好幾家條件尚可的單位,但是,他清楚地感覺到,每跳一次就是一次耗損,因此,他不光是“真的很累”,而且,對個人的履歷記錄來說,也不覺得光彩,要知道,薄薄的一張A4履歷表,不僅反應一個人在就業市場的價值與跳槽功力,另一方面,對許多專業經理人來說,每當審視別人的履歷表時,仿佛也在翻閱一張張“警世錄”。所以,一旦被貼上“判斷力不佳”、“工作周期過短”的標簽,就很難翻身了。
事實上,在職場中,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應該有三大要素:PIE,即專業表現(Performance)、個人形象(image)、能見度(Exposure)。許多社會新鮮人會以為,只要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就可行走江湖,然而在職場中,專業只不過是職場競爭的入場券。因為在專業愈趨細密的分工下,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相形之下,透過專業所反射出的個人職業形象,以及是否能將自己的形象傳遞到正確的人際脈絡中(即職場能見度)、讓人知曉,進而牽引出新的工作機會,往往才是決定一個人職場長期發展勝負的最大推動力。而且,愈是職場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對于“個人職業形象”與“職場能見度”的影響力,愈是有深刻的體會,因為——那才是決定上車后能否取得“座位”的最后關鍵!因此,有潛力的職業女性,千萬不能忽略長期經營的職場能見度或人脈的重要性。
另外,懂得‘養工作’的人,通常可以將自己每一個工作之間都能說得出邏輯關系,而且會在轉換的過程中,用不同的工作串起專業生涯——當這張履歷拼圖拼得越來越完整時,個人的差異性才有凸顯出來的機會;當你歷練的越來越完整,提出的意見越來越專業,人家越來越挑戰不了你時,你的影響力就開始往上升,在個人形象帶來加分效果后,升遷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許多在職場工作超過5年以上的人,逐漸都能警覺到,拎著履歷表四處去面試的機會與勇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因此,為工作而積攢的人脈之所以影響力巨大,便在于它可以避免個人價值在人力市場中,處于被人“待價而沽”的尷尬劣勢,提高個人做選擇的決定權,這也是“養工作”的聰明所在。美國《富比士》雜志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成功找到工作的受訪者中,高達75%是透過“人脈”找到工作。此外,對中高階經理人而言,不管你有沒有轉職意愿,掌握人才市場消息也是經營個人生涯不可忽視的參考指標。
現在,已不是“埋頭苦干”的時代,而是到了要“抬頭苦干”的時代。除非你在工作上能碰到伯樂、明君,否則,“埋頭苦干”就等于消極地將自己的生涯交到別人手里。因此,除了專業(P)外,想一想,你的I與E的指數能量,是不是能讓你的職場生涯在未來有更大的轉換馬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