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第三屆銀行資產管理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這是繼2016、2017年之后,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第三次以銀行資產管理為主題舉行論壇,本次論壇還包括“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業務交流會”和“大資管與金融科技的融合”兩場分論壇。
嚴監管仍是2018年金融監管的主要思路,而備受關注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將落地,破剛兌、降杠桿、限規模、去通道將是資管業務的主要基調。如何做到合規穩健運行,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調整適應新態勢成為金融機構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來自聯盟內外40余家銀行、金融機構分管領導,資產管理部、投資銀行部、金融同業部、財富管理業務部、私人銀行部等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干百余人,與業內專家、國內先進金融機構代表共同探索金融監管新態勢下的資管業務調適思路。
論壇邀請到蘇州銀行董事長王蘭鳳、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秘書長鐘吉鵬、中民投資本總裁劉秋明作為致辭嘉賓;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金融行業專家馬鯤鵬、蘇州銀行金融市場總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孫洪波、華創證券資管部總經理屈慶、中民投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新德、中民投資本執行董事伍星、中民投租賃金融市場負責人顧曄作為演講嘉賓就“金融監管新態勢下的資管業務調適思路”這一議題各抒己見,分享見解。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上海市虹口區金融服務局局長葛平蒞臨參會。亞聯咨詢董事、總裁孫軍擔任主持人。
在致辭中,蘇州銀行董事長王蘭鳳指出,在資管新規推行以后,不僅是中小商業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哪怕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將面臨著繼續縮表的壓力。
亞聯盟秘書長鐘吉鵬表示,亞洲金融合作聯盟已經走過了6年的歷程,在這期間,中國經濟也經歷了重大轉型,面臨著經濟減速、新經濟變革、不良資產轉型等新趨勢,這也使得各家金融機構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從傳統業務向資產創新業務發展。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主席強調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這給大小金融機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艱巨的轉型和變革任務。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正是根據中小銀行的轉型和發展需要,與會員單位一起創新商業模式,整合業務資源,共同攜手發展。
中民投資本總裁劉秋明表示,資管新規雖然還未公布,但大家都根據新規在各個業務領域以及公司的發展經營思路方面,已經做了些思考和調整。他強調,資管新規的政策方向,簡單來說就是返璞歸真,回到最初資本應有的樣子,回到資管行業本源該有的面貌,各類機構本身要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要有差異化,形成自己的優勢。資管未來的趨勢就是把各類資產作甄別,然后強化主動管理,基于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做好產品。
隨后進入正式主題演講環節。針對“我國資管市場的發展和挑戰”,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表示,近幾年,我國資管市場呈現出種類多樣、競爭加劇的趨勢,雖然2017年資管規模提升,但是增量明顯減少。究其原因,與2017年整個監管環境和個人的需求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為大家帶來主題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強監管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重構”的演講。溫彬表示,從短期形勢來看,由于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2018年經濟存在下行的壓力;長期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過程中需要防范和化解風險,尤其金融方面需要拿出解決方案以度過這些風險。對于下個階段政策,溫彬表示,他所理解的“穩健”貨幣政策就是量要適度、價要合理。對于銀行來說,過去15年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銀行股份制改革,然后是2009年后利率市場化推進加快,使銀行資產負債表進行了第一次重構,最后是從2017年加強金融監管以后,銀行所進行的第三次轉型,或者說是對資產負債表的“再造”。
金融行業專家馬鯤鵬強調,應該站在更大的框架中看資管新規的影響。核心資管新規的誕生有兩個大的背景需要考慮,一是變化的需求,另一個是金融開放促改革。
關于銀行資管何去何從,蘇州銀行金融市場總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孫洪波表示,商業銀行資管確實是整個資管市場的一個“錨”,而商業銀行因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難免也會成為“唐僧肉”,這就是所謂的在“肉”和“錨”之間搖擺。
華創證券資管部總經理屈慶指出,從行業整體發展看,未來產品定制化、特色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簡單的通道業務和依托牌照優勢“跑馬圈地”的時代將逐步結束,資產管理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還需要加強。
此外,中民投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新德從金融創新科技的角度解讀資管行業的發展。他認為,銀行將取代互聯網金融,入局金融科技下半場。中民投資本執行董事伍星還針對現在房地產行業的現狀和發展新趨勢做了解讀。
在資管新規即將落地的背景下,亞洲金融合作聯盟第三屆銀行資產管理論壇的成功舉辦,幫助各中小銀行以及金融機構進一步了解資管新規,探索資管行業的發展方向,更給予了金融機構如何做出調整以適應新態勢的啟發,促進了同行間各項業務的深入交流。本次論壇由亞洲金融合作聯盟主辦,蘇州銀行、亞聯咨詢共同承辦、中民投資本協辦。(來源:消費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