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候選人不合適,發個感謝信變成了最簡單也最沒有風險的決定。
我們知道,大部分職場人士找工作的方法都差不多:在招聘網站上尋找合適的職缺,然后投簡歷,如果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看上你的簡歷,就會約你去面試。面試后等一陣子,如果有錄取的機會,公司一般來說就會先打電話來討論薪資或報到日期;如果沒有被錄取,或者就鳥無音訊,或者過一陣子以后就會收到公司的感謝郵件,告訴你“謝謝你前來我們公司應聘……我們對你優異的求學經歷和工作表現印象深刻……但可惜該崗位不太適合您……”
回想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為了找工作而參加的面試,應該不下 20 場吧。這當中當然有那種面試完后音訊全無的經驗,也有收過幾次感謝信。寫到這里突然在想,是音訊全無的比較多次還是收到感謝信的比較多次呢?真糟糕,好像音訊全無的比例比較高一些。
然后,有其中的兩次,是在面試還沒有結束前,面試官就直接告訴我說他不錄取我。
第一次:面試還沒結束,被告知“不會用你。”
那一次,我正準備辭職不干,那個營銷專員的工作機會是在招聘網站上看到的,我投遞簡歷給對方,后面HR就回信請我幾月幾日的幾點鐘,準備好資料(簡歷、畢業證、學位證書等)去他們公司參加面試。(其實我至今還是搞不明白,還沒確定錄取,要我帶畢業證和學位證干嘛!有些還要我身份證復印件!)
我那時只有一套很便宜的西裝,穿著它,準時到了那家公司。我們當天究竟聊了啥?真心記不得了。現在還記得的,只有其中比較有趣的幾件事情。比方說:
對方告訴我,這個工作要打卡,每天上午8:30上班,差一分鐘就是遲到要扣錢;但是這個工作經常要加班,就算前一天工作到凌晨,對不起,隔天上午8:30沒有打卡,就算遲到。她沒有告訴我工作到凌晨有沒有加班費,但現在想想,我猜是沒有。
對方問我為什么想要從事這個工作?我回答說不知道,只是因為很多師兄師姐畢業后,如果在企業界里工作,大多數人不是從事營銷企劃就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所以覺得自己也可以來試試看營銷管理的工作。然后她又問我將來的職業規劃是什么?我回答她說我沒有想過,如果第一份工作做營銷企劃,以后就繼續做營銷企劃;如果第一份工作做營銷企劃的,以后就繼續做營銷企劃。
總之,聊到最后,那位面試我的主管突然正色告訴我她的結論:“我想我應該告訴你,你不適合這份工作。說真的,我們都說這個工作是企劃專員,但其實,這就是一個在營銷部門里打雜的工作,你從名牌大學畢業,不應該來做這個工作……”
我在那之前沒有面試的經驗,還來不及思考自己該怎么辦的時候,她又繼續說:“還有,先生,沒有人像你這樣面試的。你既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份工作、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什么。這樣沒有人會錄取你的......”
我已經不太記得當時是如何結束這個面試的,但我還記得走出那棟辦公大樓時,夕陽照在臉上的那一刻的城市風景。
第二次:面試到一半,被說“你不該離職”
這一次,我已經是一位年輕的人力資源主管,但和下屬相處得不太好、我老板也不太信任我。總之,我身陷囹圄,找到一份工作離職,就變成了很合理的職業選擇。
我去面試的公司,無論是員工人數或是企業文化,都和我原本的公司非常接近(連公司地址都相距不遠,面試的時候真的提心吊膽)。那家公司原本的人力資源主管是老板的秘書,因為家庭因素離職,公司找了一位很資深的獵頭來暫代人力資源主管一職,她的任務就是替公司找到下一位人力資源主管,然后在那之前,她也負責幫公司面試各個職位的應聘者。
在面談中,我們談了很多事情,包括我遇到的職業生涯困境是什么(哈哈哈哈哈,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實在天真又坦誠,俗稱傻白甜)、我為什么想離職...... 然后,那位面試官還用英文問了幾個問題,并希望我用英文回答。那時候的我,已經離開學校快7年了,連英文讀寫都快要變成文盲的水準了,更何況要聽懂英文然后回答問題。
面試差不多告一段落,那位面試官告訴我,從很多角度來看,我待在一家很好的公司里,也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實在不應該離職。跳槽到他正在幫忙找人力資源主管的那家公司,也不會解決我的問題(很多年以后我才理解,她的意思可能是,我連原來的工作都不勝任,之所以能坐在人力資源主管的位子上,是老板給我的機會,我應該要珍惜才對)。另外,他也建議我,對我長遠的職業生涯著想,最好去念一個碩士學位,然后一定要提升英文能力。
幾個月后,我還是離開了我任職的公司,離職時我有撥電話謝謝他的建議,他后來還推薦我去一家國內首屈一指的外資獵頭公司,只是我最后也并沒有被錄取,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現在來看這兩次的面試經驗,我想我會說,這兩次失敗的面試,很大幅度地改變了我的職業發展。
對絕大多數的主管來說,從眾多應聘者中選擇最合適的人選,相較于拒絕其他沒有那么合適的應聘者,后者的壓力會大一點點,更別提還要告訴應聘者他為什么沒有被錄取。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把拒絕應聘者的這件事情留給HR去處理,是最輕松的作法。
而且,告訴應聘者他為什么沒有被錄取,有時候會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說明“沒被錄取”的原因,可能帶來的兩個困擾。
★應聘者的“討價還價”
很多年前,我自己面試一位比較年輕的 HR 基層主管。因為一些理由,我最終沒有錄取他。這些理由當中我到今天還記得的,是他的英文實在不好。后來我寫了一封 email 給他,告訴他我覺得他還可以加強的地方。
結果他打電話給我,再三向我強調他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加強他的英文能力,請我務必給他一個機會。好了,這時候已經不是寫一封郵件說明我為什么不錄取他這么簡單,而是我必須在電話里直接告訴他“很抱歉,我們公司的一級主管都是外國人,我實在沒有辦法等你把英文練好”。我是一個連接到銀行或地產中介推銷電話都不太好意思拒絕對方的人,那通電話的對話內容,實在讓我對于自己的冷酷無情感到有一點點內疚。
★應聘者的“反駁”
另外一種困擾更糟,是“應聘者的反駁”。我的另一個親身經歷是,接到感謝信的應聘者寫信來給我,但不是謝謝我,而是告訴我他認為我“作了一個完全錯誤的人事決定”。
該怎么說呢?以現在的社會氛圍,這還算是運氣好的,我聽過或是看過更多在網絡上分享自己去某某公司面試的經驗,提到面試官專業能力不足、公司很爛、HR 態度不佳......有一些固然是公司或面試官對面試者的輕忽,但也有不少其實只是雙方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不同或是對面試的期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