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審議。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對于醫療界而言,最受關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細則終于浮出水面。其中哪些職能整合涉及到衛生部門?
1、擬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融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務院醫改辦、全國老齡辦的職責,工信部的煙草框架公約職責以及國家安監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職責進行整合。
2、全國老齡委日常工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
3、不再保留國家衛生計生委,不再設立國務院醫改辦。
此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一經公布便迅速引發熱議。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機構改革不同于以往政府機構改革,尺度頗大,也涉及到了多方利益分割,重新激發了人們對大部制改革的想象。
為什么要這么改?
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梳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改革遵循了哪些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認為,機構改革至關重要,要建立有效分工協作、有效分工制衡的行政管理體制。要使改革真正得以推進,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改革政策制定者和改革工作推進者不能是被改革對象。
根據公布的《方案》,擬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能很明確:擬定國民健康政策,協調推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監督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衛生應急,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擬定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等。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
總體而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建,符合機構改革的總體原則。“大健康”的概念,基本成型。但也有人指出,原衛計委“變身”衛生健康委之后,職能似乎有所削弱,這一點無疑會影響到當前的公立醫院改革。管理整合只是第一步,相比較之下,經辦服務的整合才更為關鍵。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衛計委“升級”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后,不再保留國家醫改辦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引起關注的是,37年后,國務院組成部門中可能第一次拿掉計劃生育這個名詞。
對此,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也擔心,去掉“計劃生育”可能意味著某些職能的弱化。
那么,撤衛計委,新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影響幾何?
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方鵬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次機構調整面向健康中國戰略目標,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誠然,從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健康中國,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健康中國的戰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改革涉及醫改、老齡化、控煙多方面內容,多部門協同合作會存在很大困難。通過本次機構調整,把多部門健康監督管理等職責整合,有利于今后衛生健康工作的推進。
“深扒”一下這個擬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我們還會發現它的另外一項職能——協調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項職能的“并入”,還得“得益于”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行將取消。而在此前,這一部門是由國家發改委領導的。
目前醫改已經步入了深水區,利益分配和格局再調整阻力很大,現在把上述相關職責整合在一起,目的不言自明。
實際上,衛生部門的重組和職能調整,一直不斷。
組建“大健康委”,一直有所傳聞。
此前最早的全國衛生主管單位是成立于建國后的衛生部。彼時的衛生部,是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設置的機構。衛生部是主管衛生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根據國務院規定,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3年,國務院將衛生部的職責、人口計生委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時,將人口計生委的研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同時,不再保留衛生部、人口計生委。30多年前從衛生部獨立出的“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跟衛生部一起成為了歷史。
此番國務院擬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則是繼2013年衛生和人口計生職能整合后,主管衛生和人口計生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迎來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隨著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推進,醫改步入深水區的當下,未來衛生健康職能的重組也必然要考慮到新的需求。
新醫改幾年下來,雖然期間原衛生部改名了衛計委,現在又擬組建新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但擺在其面前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進展有限。簡政放權、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支配作用,讓醫療人才自由流動,衛生部門回歸有效監督、服務、管理的職責或許才是根本出路。(轉載自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