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一大目的就是增強團隊的執行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培訓時,參加培訓的人都積極主動,執行力非常強,但培訓之后,這些人就變回了之前懶洋洋的樣子。企業明知后果,但還是會一次次地循環反復。
那么,到底什么是“執行力”的本質?
一、為什么培訓時,人員會表現出強執行力?
1.分組和PK
這個實際上是培訓里最重要的元素。甚至,很多時候就算沒有獎品,PK也是激發人員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僅沒有人愿意承認比別人差,更重要的是唯有對比才能讓人對結果有期待。
2.希望
PK的前提必須是PK雙方勢均力敵,而在培訓的時候,講師經常會給弱勢一方添加砝碼。比如:已經是1:3了,這個時候下一個題目的得分可能會有3分,這樣給弱者帶來翻盤的希望,給強者施加壓力。
3.及時反饋
我們在各種管理學,或者是績效相關的文章里,不止一次地看到對“一分鐘內反饋”重要性的強調。但是,現實中卻很少有企業真正能把這個及時反饋做好。
我們在當時的培訓中像瘋子一樣大吼口號,因為講師告訴我們,這么做可以獲得分數,而且能實時看到變化。所以我們為了竭盡全力地突出自己,力竭聲嘶地吼叫。
4.連坐
每個團隊都可能既有沉默寡言的人,也有激情四射的人。但在培訓現場,幾乎所有人都變得激情四射,這也是很多老板癡迷于洗腦式培訓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改變了這些人呢?
在透明及時的公布分數的前提和團隊PK下,團隊內成員被連坐了。及時反饋調動了那些積極的人,而連坐則“綁架”了那些并不很積極的人。這樣,本來并不積極的伙伴也會因此拼命努力,因為他們不想拖團隊的后腿。
5.肯定
那次培訓中是可以記錄下當場受訓的每一個團隊的得分,以及每一個人的排名。所有的人會為每一次排名的公布而歡呼雀躍,因為自己的成績得到了別人的肯定。
二、為什么培訓完之后,執行力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相信每家公司的老板都頭疼這個問題。他們會認為,培訓執行力這個東西確實有用(受訓時候的激情四射),只是效果不能持續。這里我想說,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為什么執行力是一個偽命題?
人是環境的動物。我們會發現,有干勁的人他所在部門的其他人一般也有干勁,而沒有執行力的人,他呆的地方一般也都沒啥執行力。而另外一些人原本沒啥干勁,但換了個公司,突然就變得很活躍了。
所以,為什么很多培訓,后來并沒有什么用?因為,在這些所謂的執行力培訓里,基本都搞成脫產的封閉式培訓,整個環境和實際的環境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實際環境中可能存在賞罰不公。但到了培訓現場,不但獎罰公正,而且還及時公布;在實際環境中大家之間相互存在利益沖突,到了培訓現場,不僅利益一致,還相互成就。
所以,培養執行力的關鍵在于體制和環境的問題:有沒有建立PK、給予希望、及時反饋、同甘共苦、認同肯定。換句話說,確保執行力的關鍵問題是規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問題。
三、為什么我們很多規章制度下發之后卻沒有作用?
如果制度不對,那一定不是制度的問題,一定要向根源去追尋。
朋友L君曾經任職一家電商企業,里面有位部門負責人W,不管是什么制度,他總會跑出來說這個制度有問題,有時甚至帶頭鉆制度的空子。
有一回,L君組織討論要規范員工吃早餐方面的管理。當時管理比較松散,不少同事上班后還在工作崗位吃早餐,影響很不好。后來公司就出了一條規定,禁止8點半之后吃早餐。第二天,W居然在早上上班時間請周圍的人吃雞腿。L君發現后,當然很生氣,就去找W,結果他說:“我沒吃早餐啊,我這個是零食。”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強調自由的工作環境。如果一刀切,把上班時間不準吃任何東西規定下來,那肯定會引發大量的不滿。后來L君提了一個建議:每個月在上班前結束早餐的給予一定的小獎勵,結果就好了很多。再后來通過部門構架調整、小組間PK、結果細化和公布,基本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再退后一步,想想為什么員工會在上班吃早飯?作為互聯網公司,管理松散是一個原因(但這是我們追求的),主要還是我們沒有引起員工對工作的重視和緊迫感。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漏洞的制度,區別在于員工愿不愿意去鉆罷了。而那些擁有大量創業類崗位的公司,更加不能靠威懾和壓迫去進行人員管理。所以,管理好員工的意愿是最重要的,而制度必須順從甚至引導員工的意愿。
四、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員工培養執行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發現了,最重要的是員工意愿。為了實現這個目的,HR部門可以在以下方面來做一些工作:
1.人員挑選:盡量尋找有意愿的員工來做相應的事情。
2.團隊發展:建立PK與公布制度,讓該out的人out,該成為標桿的人有收獲。
3.任職資格:必須清楚地讓員工知道,老板需要的是什么,這個不僅僅是停留在宣講方面,重點是主張獎勵什么和處罰什么。
4.績效管理:必須讓員工知道,他的貢獻對于團隊意味著什么,團隊的目標和他有什么關系。
最后,當然是高管必須身體力行,老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總之,只有通過以上途徑管理好員工意愿度才能獲得高執行力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