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實行,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一年半了。其取得的成績雖不說真如上次沸沸揚揚說的“超5億人有家庭醫生”那么好,但也并非是一無是處。
在已經簽約履約的人群中,一些貧困戶、慢性病患者確實也受益明顯。國家衛計委的目標是到2020年讓家庭醫生實現全人群覆蓋。不管能否如期實現,起碼我們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但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醫簽約工作在開展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阻礙我們基層家醫簽約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村醫是否有實力接住家醫簽約的重任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鄉村醫生學歷和資歷普遍偏低,這是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事實。雖說各地在千方百計為基層招聘人才或者采取培養大學生村醫等諸如此類的措施,但是鑒于村醫的待遇、收入、養老等現實問題無法解決,因此招聘和培養措施并沒有根本解決村醫的現狀。
一些村醫辛辛苦苦考取了《醫師資格證書》,但是各項待遇沒有絲毫改變,自然會選擇離開。再加上村衛生室要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的弊端讓村醫無藥可用,讓村民不愿意在村衛生室看病。
連基本醫療都無法信任,村民又怎么會愿意和村醫簽約?所以村醫的實力和基本藥物等因素是制約家醫簽約的進展因素之一。
二、“1+1+1”通道流于形式讓村民不能受益
正因為意識到單憑村醫的實力難以取得村民信任,各地紛紛推出所謂的“1+1+1”簽約模式,即“一個村醫+一個衛生院醫生+一個縣級醫院醫生”的模式。
所以衛計委說我們的家庭醫生是一個團隊,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做法。既然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否團結就是能否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而能否團結的前提因素是風險和利益是否共享,但遺憾的是,目前這種形式之間不存在這些關系,所以很難團結一致,最多只是一種轉診通道而已。
這其中就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有的村醫是執業醫師,簽約團隊的衛生院醫生只是助理醫師甚至連助理醫師資格都不具備,如何去指導村醫簽約?
而縣醫院醫生更是覺得簽約與自己沒什么關系,簽不簽約村民該來看病還是要來,誰讓縣級醫院是縣里的龍頭老大呢,所以縣級醫院醫生能夠積極配合簽約的少之又少,“1+1+1”團隊大多數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這種徒有虛名的簽約不能給村民帶來真的實惠,自然也會影響家醫簽約的進行。
三、不正當競爭讓村醫簽約難上加難
據一些村醫和鄉鎮衛生院院長反應,當地一些民營醫療機構每天下鄉宣傳,拉老人住院,承諾交幾百元住院20天,吃喝住全免費,還專車加送。
比如,一個老人因普通的腰腿痛被拉去住院,而這些老人覺得免費吃喝住還能看病,自然是樂不思蜀。
至于這些民營醫療機構以什么疾病治療讓新農合買單那可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因此相對于村民在村衛生室看病門診報銷受限、藥物受限來說,村衛生室和衛生院自然是不受待見,得不到實惠村民又怎么愿意去和村醫簽約呢?所以說這些不正當競爭也是嚴重阻礙家醫簽約進行的因素之一。
以上只是列舉了部分阻礙家醫簽約的因素,如果我們不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將對家醫簽約造成較大的危害,嚴重阻礙家醫簽約工作的持續開展!(轉載自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