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內地首家獨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上海衡道醫學病理診斷中心12日正式開業,中心占地2500平米,覆蓋基礎、分子全病理診斷與技術平臺等等。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病理診斷中心,中心配合國家分級診療及醫聯體政策應運而生,是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全流程病理診斷服務的專業化機構。
很多做過手術的人,都會拿到一份病理報告,那么,病理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醫學沒有病理學,就像棒球比賽沒有裁判員,就像在海上航行的船沒有舵手。
病理,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原理。以發病率逐年升高的腫瘤為例,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屬于第幾期?有沒有轉移?這些都是病理醫生判斷的。依據病理報告,臨床醫生決定手術切除范圍,后期治療方案。
一個正確的診斷決定了治療的方向,因此,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醫生的眼睛,病理被稱為診斷的“金標準”。病理醫生一般不與病人直接接觸,更多的是與臨床醫生交流,再由臨床醫生向病人講解病情。
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病理醫生,一點兒都不為過。診斷病理學碩士畢業,在地區化大型醫院接觸到盡可能豐富的樣本,經過幾萬,乃至幾十萬張片子的閱片,積累近十年的時間,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病理醫生。這就意味著基層醫院病理醫生短缺的現狀,在短時期之內是很難解決的。他們遇到疑難病例時,連一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也只能建議病人轉到上級醫院會診。
病理如此重要,但整個病理行業的發展卻面臨不少困難。
我國擁有的病床數是650萬張,按照每100個床位至少配備1個病理醫生來算,與之對應的病理醫生應該是6.5萬到13萬之間,但直到2017年初,我國注冊的病理醫生也只有10256人,遠遠跟不上臨床發展的需要。
深知病理學科的重要,面對資源分布不平衡,人才短缺的病理行業,曾任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朱明華教授,這十幾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獨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的建設。
2016年12月21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65號文,明確《病理診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和《病理診斷中心管理規范(試行)》,鼓勵社會資本建立獨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
獨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因而孕育而生。
上海衡道醫學病理診斷中心主任朱明華教授深知病理學科的重要。面對資源分布不平衡、人才短缺的病理行業現狀,這十幾年來,他一直致力于推動獨立第三方病理診斷中心的建設。
據悉,該中心引入國際領先的檢測技術,覆蓋全病理的診斷平臺,與國內知名病理專家形成緊密的診斷支持與教學培訓合作模式。
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助力病理行業升級
近兩年,醫療人工智能概念火爆,而影像更是當前人工智能在醫療中的第一個應用落地的領域。實際上,病理也是人工智能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病理診斷以切片圖像學為基礎,醫生通過顯微鏡進行研究,尋找病變部位,通過分析細胞形態上的變化,判斷疾病種類,這需要近10年的積累,幾十萬張閱片的經驗。而全切片數字化圖像(Whole slide images, WSI)改變了傳統閱片的方式,也讓病理人工智能成為可能。理論上,讓機器深度學習足夠量的數字切片圖像,機器應該也能像病理診斷醫生一樣,判斷出疾病種類。
記者了解到,衡道病理正與國內多家一線三甲醫院深入合作,聯合開發病理人工智能項目,并于2017年11月,成功入圍百度AI加速器。“我們想利用衡道大數據的優勢,構建整個病理行業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衡道“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總裁左彥飛告訴記者。這將為病理醫生提供更智能的工具,實現病理大數據的共享,有效助力精準診斷和分級診療。
同時,衡道通過建設地區化病理中心、搭建數字化遠程病理會診網絡,輻射服務周邊基層醫院,對于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具有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