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職場跳槽的頻率增加,但是很多人對該不該跳槽,應該在什么時機跳槽等并沒有明確的認知。下面這篇文章講全了跳槽那些事兒。
一般來說,適當頻率的跳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能夠減少沒有目標的盲目跳槽和過度跳槽,并在我們早年生活中形成適當的耐心與工作承受力,更是有意義的。
跳槽有以下原則,并特別總結了不關聯跳槽、關聯性跳槽、不跳式階段性內部提升與進修型發展、外部獵頭式跳槽四種類型,并以調查數據說明中間兩種跳槽的價值被很多職場人士認定為最高。以下是討論內容:
1.不要在對現在的職業還沒有起碼了解的時候就跳,這樣容易形成習慣性跳槽,也會使得前面的職業對后面的職業幫助很少。
2.跳槽可按照產生愛好與興趣的模式去尋找,但如果尚不明確,按照與前一工作關聯的原則也許會有更多幫助,能產生職業的前后累積效應。
3.跳槽的主要依據應該是個人的職業傾向與專長,或者有興趣發展的領域,而不是其他人簡單的誘惑或建議,尤其不能是家人與親友所謂的機會性建議,通常這類機會不具有提高職業道德成就感與滿意度。
4.一般三四線比大城市選擇機會明顯要少,因此除非有情感原因或特定機會,一般不建議到下延城市尋找機會。
5.28歲前跳槽對職業信用的負面影響還有限,但在此后應積極學習職業中的妥協與自我調節,因為頻繁跳槽會導致人們嚴重懷疑你的職業忠誠度。
6.女性在社會實踐與職業體驗方面尤其要盡早進行,因為25~26歲后,婚姻的壓力和生育的考慮會明顯改變職業在乎度。
如何判斷跳不跳槽?這些情況是不應該跳的:
1.只工作了半年不到的跳槽---任何工作適應期都應該在6~8個月,到了一個崗位至少應該有起碼的熟悉度,而不要簡單因為適應期不舒服而跳槽。
2.剛來半年就跳槽---避免習慣性跳槽形成一種不適的心理習性,遇到壓力用跳槽解決,從而總在低水平重復自己的選擇游戲。
3.在原來承諾的合約到期前,單位沒有明顯對你不利的對待。
4.在工作環境中有不喜歡的人---很多好工作好在我們喜歡那件事本身,但有些不盡如你意的同事,其實每個單位都有這些現象,如果把這個當成嘗試鍛煉與琢磨關系管理的機會,以后在更多場合會更受歡迎。
5.在個案中受了委屈---到處都有委屈,不要簡單忍氣吞聲,也不用簡單揚長而去,而是學會申辯、溝通與建設性提出意見。
6.做一件事感到疲了或有點提不起勁---學無止境適用任何一件事,應該在改變學習、社交方式后等一段時間再做決定,因為最佳的成長方式是把新知放在原來熟悉的工作中。
7.別無更佳選擇---對眼前工作不滿意,但也沒有更好選擇。
但有些情況,可以認真思考跳槽問題:
1.領導沒有信用;
2.企業只求員工多投入、不給予適當回報---過度加班從不加薪,節假日加班從不考慮補償;
3.領導只讓員工委屈,從不主動解釋---領導不當作為,不做溝通,再加上風格強勢;
4.只要干貨,不教干活---企業在員工培訓和輔導發展投入過少,過度讓員工個體承擔發展壓力;
5.內耗過大的組織---工作效率不高、人際關系復雜、管理行為盛行拍老大、拉幫派;
6.同樣的工作但有單位可以給你增加40%以上的薪酬;
7.突然中了500萬彩金,不需要再干累活。
大學在校生和應屆生只有極少的人清楚自己要走什么樣的路,有明確的規劃,而絕多數的人,并沒有很明晰且堅定的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畢業五年內甚至三年內的職場經歷對他們整個職業生涯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