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終,各大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召開總結大會,總結得失,制定來年的規劃。職場人士也會在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工作狀態進行盤點。有些人在總結時才發現自己這一年看起來并沒什么收獲,職業生涯陷入了停滯期,于是考慮跳槽重新定位自己的職業生涯方向。許多人準備在年底辭職,為了明年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職業生涯的新變化。
跳槽是白領人士實現職業“升格”的主要方式之一。人往高處走,這家公司的副經理,跳槽到了隔壁公司就成了經理;這個省級分公司的總經理,跳槽之后可能就成為行業內另一家大公司的集團副總裁……跳槽各有目的,有人為薪水,有人為升職,有人是為了發展空間。職業顧問師認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跳槽,從個體職業發展的規律來看,能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的跳槽才是有效跳槽。跳槽要講究時機和策略,盲目跳槽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年底是不是跳槽的最佳時期?
尋找新工作機遇、領取年終獎、正式跳槽,似乎已經成了年終三部曲。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各類人才跳槽的多發期,大約有60%-70%的人才流動發生在這一時段,并且呈現出了年復一年的周期性規律。
對于公司人來說年終跳槽是不是最佳時期,跳,還是不跳,這是個問題?曾經以150萬身價“轉會”到《體壇周報》的李響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一生中都沒有遇到職業的突變,他的人生就不會取得很大成功。這或許代表了大多數正在蠢蠢欲動的跳槽者的心聲!
但是對于年終跳槽,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如果不是非跳不可,年終選擇“臥槽”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年終跳槽、轉行的時間選擇很有學問,要仔細研究自己所在行業、職位的跳槽、轉行時間,選擇出適合、適當的時間,不要盲目決定,這樣才能有利抓住機遇,為提升自己創造良好的契機,掀起職業進程的新高潮,達到跳槽、轉行的預期效果。
那么,究竟是年后跳,還是年前跳呢?一般人會想當然認為年后跳好,因為可以踏實地拿到年底獎金和紅包。但是,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單純從短期經濟利益看,年后跳當然獲益更大。但是如果從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就要從長計議了。簡單來說,其實跳槽者的矛盾無非就是評估、比較職業發展和個人利益,這是長期收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許多在職人員在進行選擇時,都容易被類似年終獎這樣的短期利益所影響。年終獎只是一個短期利益的分配,長遠看來,根本無法與新機會所能帶來的潛在收益相比擬。
背景速遞
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76%受調查者重前程而輕眼前利益,在更好的工作與年終大紅包發生沖突時,卻寧愿選擇前者。在“你目前的跳槽意向如何?”的回答中,僅有10.08%的員工表示不想跳槽,5.34%的員工可能受合同等因素的限制而無法跳槽,9.37%的員工已經完成了跳槽,另有23.67%的員工正在積極行動中,51.51%的員工正在考慮跳槽。在所有被調查的對象中,有76.14%的人寧愿選擇更好的工作而放棄年終紅包。
跳槽的機會成本
跳槽有風險,離職有成本。跳槽本身是有風險的,選擇跳槽,可能會面臨薪酬、文化、環境、人際、職責等諸多變化調整,這些變化不見得都是正向的,但都是跳槽者必須面對的,若是某一方面出現問題,會使得跳槽的成本、風險加大,出現不利局面。
關于跳槽的成本,有人做過計算。一般來講,跳槽有如下成本:首先,換工作的時間成本。離職后要找到工作通常需要一到兩個月。按一個月工資計。其次,雙薪的損失。許多企業的年終雙薪是按當年供職的時間進行計算的。你離開了上一份工作,以前供職的時間就會忽略不計,而新的工作崗位則要從新的時間算起。這里按半個月工資計。第三,獎金損失。不少企業會在年終另外發一到兩個月的額外工資作為獎金,但在發獎金前離開的員工就不在此列。這里按一個月工資計。第四,適應新崗位的風險。一般來講,新的崗位會有三個月試用期,在三個月內表現不佳會被炒掉,因此下一輪的找工作時間必須計入成本。同樣按一個月工資計。第五,適應新崗位的成本。到了新公司,需要適應新的老板、同事及環境還有交通狀況,說不定有時候還得主動出馬請老板或老同事吃飯。按半個月工資計。綜合來看,年終跳槽的成本大約是四個月工資。
一般來說,當收益確定的時候,人們往往在不同的成本之間做大小的比較;而成本一定的時候,人們則往往將成本與收益作比較,也就是說,把成本與收益放在一個天平上,來衡量支付的成本值不值。對于成本收益分析,由于信息不對稱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多數情況下成本總是比預期的大,而收益卻總是比預期的小。
由此看來,跳槽是需要勇氣的,如果對新機會有足夠的能力與信心,在跳槽與紅包之中做出選擇,可能選擇跳槽更有價值,因為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但同時,所要承受的風險和壓力也更大。
把握跳槽最佳時機
跳槽對員工的職業發展而言是一把雙刃劍。過于頻繁地更換單位或者工作,會不利于專業經驗和技能的積累。但是在一些情況下,跳槽卻是激發職業發展潛力的良好機會,更加重要的是察覺和抓住跳槽的最佳時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問題的關鍵在于年終是不是跳槽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很多人選擇年底跳槽,大致有以下原因:一是很多公司實行以年度為周期的績效考核制度,企業會根據績效考評結果獎優罰劣,有的是拿到年終獎以后炒了老板,有的是被企業淘汰掉;二是很多企業新的財年的經營目標和具體措施都在年底或年初制訂完畢或發布,部分員工對此不認同或者感覺達成難度大而選擇離職;三是外部招聘需求旺盛,每年在年底或年初都會召開許多大型或專場招聘會,獵頭公司也比較活躍,對部分員工誘惑很大。
顯然,大多數人希望通過跳槽來實現個人與工作之間的最佳搭配。然而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雖然年底跳槽的員工占職場一年人才流動量的60%—70%,但一半以上的跳槽者,跳槽之后的職場經歷卻是以失敗告終的。由此,擇時而跳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
那么究竟跳槽選擇年前或年后,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認為要做以下三方面分析:一是分析自己目前所在的企業情況,二是分析將要去的企業情況,三是分析自身現狀。對自身的分析主要包括五方面:一、年前跳的直接經濟損失;二、自己目前在企業的職業狀態;三、自己的職業發展階段;四、自己在未來企業的職業發展;五、自己目前的經濟與生活狀況。
唯有遠慮,才可避免近憂
既然跳槽有風險,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財務規劃。尤其是選擇年終跳槽前一定準備要充分,認真分析自身及行業整體發展狀況,謀定而后動。
專業人士認為:跳槽需要周期,而且想要拿到適合的工作和滿意的待遇、職位,必須做充分準備。在年底跳槽,如果機會適合,跳過去趁著新公司年終總結還能以最快速度熟悉公司流程,還能在公司未來一年的計劃中扮演更好的角色。當然,現在開始跳槽計劃和行動,如果在年后轉行成功,不僅會有新的空間,拿一個紅包也不錯。但計劃跳槽者有必要對自己的合同細節、公司人事制度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充分了解,這對最大限度爭取個人利益和拿到足夠的獎金額度有很大意義。
具體來說,如果跳槽選擇換到其他行業,那么就要重新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根據性格特征,自己的喜好,個人的價值觀和追求,目前具備的能力和資源等,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此外,如果是在本行業的職業發展上出現了種種問題,如目前的職位或單位所提供的資源,人際關系等某些方面不能符合內心的需要,而有了跳槽的想法和愿望。在跳槽之前需要分析自己在目前職位上的得與失,分析清楚跳槽之后的職位可以帶來的收益。最后,跳槽時候還應該明確適合自己、自己認可的行業,公司性質、企業文化等。不能為了求生存,盲目的選擇。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新的機會和挑戰,如何取舍?這個問題本身已是夠讓人迷惑的了,卻又是在這樣一個復雜易變的形勢下,就變得更加復雜。年終是否要跳槽,不能盲從,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適時而動。機會需要等待,但是更不能錯過,有舍才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