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日前召開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會發布一系列安排。其中引起熱議的是:為鼓勵更多的醫療專業人員投入到健康教育及科學普及工作中,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全國率先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了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從單純重視SCI論文,到凸顯科普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高級職稱評審的導向讓醫務人員覺得新鮮。
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好比鳥之雙翼
“這是大勢所趨,”中華醫學會科普部主任唐芹表示,“以前個別人對科普有偏見,認為醫生搞科學研究才能顯現專業人員的素養,如果搞科普就是大材小用,這樣輕視科普其實是一種誤區。高度重視科學普及,是習大大關于科學技術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一以貫之的思想理念。”
習大大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好比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或缺、不可偏廢。但現實中,醫生因為臨床科研占據了較多的精力,做科普只能憑借醫生自己的成就感和公益心,一來缺乏激勵措施,二來長久的輿論環境總是造成做科普是不務正業的假象,因此醫務人員即便有心,也確實動力不足。需要合理地政策加以引導。山西出臺的政策就很好的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在國外,科普的地位很重要,你可能想象不到,世界最著名的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志創立之初,就有科學普及的基因,以大眾能讀懂的科學研究為特色,直到現在它的趣味性和準確性還吸引了很多非專業讀者。曾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有論文發表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非常贊同唐芹主任的觀點,他認為醫學科普所蘊含的大健康研究,確實也是國際醫學界關注的重要學術方向。
我國科普環境正在改善
唐芹主任認為,雖然我國醫學科普的大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但值得欣喜的是,國家層面一直很重視科普。比如在全民矚目的健康中國戰略中強調了努力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由過去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而醫學科普的目的正是通過健康知識、技能、理念等的傳播,讓大眾健康認知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實現提高,提升社會公民整體的公眾健康素養,成為美好生活的基礎。
“因此,據我們統計,國內不少醫療機構已經將醫務人員科普納入績效考核。可以預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后,國家和各級政府會有更多向科普傾斜的制度。”王韜表示。
科普需要跨界合作
作為曾經的醫生,現在的科普專家,唐芹主任自己就曾策劃了包括《全民健康十萬個為什么》等獲得了兩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唐芹主任很欣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普在我國早已經立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中明確規定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而醫務工作者、新聞出版工作者等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這樣的活動,對廣大從事和熱愛醫學科普事業的醫務人員進行遴選,培育更多醫務工作者擔負起全民健康教育的責任,是一件大好事。(轉載自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