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窮人店”阿爾迪:低風險擴張 力壓沃爾瑪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與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的張揚不同,德國阿爾迪作風低調:不設對外公關部門,放棄現代化超市設備。在默默的“低風險擴張”中,阿爾迪不僅捍衛了本土市場,還將觸角伸到對手大后方。
以低價格著稱的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全球擴張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在德國,沃爾瑪就遇上了以“窮人店”著稱的、同樣打低價牌的本土強勁對手--阿爾迪。
南北稱王,作風低調
阿爾迪超市的所有者是80多歲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阿爾迪的外文拼寫是Aldi,Al是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的縮寫,而Di是Discount(折扣)的縮寫。阿爾迪超市分為“南方阿爾迪”和“北方阿爾迪”。前者的所有者是弟弟特奧,他的連鎖店在德國西部和南部發展;后者的所有者是哥哥卡爾,在北方發展業務。
德國人給阿爾迪起了一個通俗的名字:“窮人店”。可是,窮人店卻造就了大富翁。特奧高居去年德國富豪榜榜首,卡爾也排名第三。南北阿爾迪2002年的總銷售額達到230億歐元。
無論阿爾布萊希特兄弟,還是阿爾迪超市本身的作風都十分低調。特別是1971年特奧經歷了一次綁架事件后,兄弟倆就避免在公開場合露面。當《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打電話到德國零售巨頭阿爾迪的總部,想獲取一些有關該公司的資料時,記者甚至被告知阿爾迪沒有新聞部。阿爾迪不設對外公關部門,不做市場調查,不做年度規劃,連廣告投入也只占總營業額的0.3%。
富人也愛“窮人店”
二戰后,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從盟軍戰俘營回到家鄉,開辦了一家食品零售店。因為當時人們只想用最低的價格購買生活必需品,所以兄弟倆把價格定得很低。1975年,卡爾在一次少見的公開露面時稱:“我們的業務發展基礎只有一個:最低的價格。”這個原則一直延用至今。
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母親曾經說過:“人們的日子越難,我們的日子越好。”這話聽起來有些“不人道”,卻說出了實情。經濟不景氣,人們當然想買便宜貨。而近年來,德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普遍低迷,這就為阿爾迪的成功提供了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