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志指南:未來,你可能不屬于任何公司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職場勵志指南:未來,你可能不屬于任何公司
最近又有幾個朋友辭職做自由職業者了,咨詢顧問自己單干,倒也不少見。
這次略有不同,幾個先后"單飛"的朋友,聯合在一起,用同一個公司的名義走法律、財務流程。一個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長領域,就拉上其他擅長的顧問,抱團兒談項目,項目下來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說他們是自由顧問?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說,他們是個小咨詢公司?似乎也不是。這個所謂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義,沒有人是老板,也沒有人是員工。
如果非要給一個名字的話,它不像一個公司,倒像一個--平臺。
是的,平臺。
優步自己沒有車,只是用車平臺;阿里自己沒有貨,只是交易平臺;微博自己不生產內容,只是內容平臺......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沒必要用企業的形式組織起來,而用平臺的方式呢?
實際上,追溯回去的話,"企業"這種組織形式,最初產生于社會化大生產。
羅納德?科斯曾經對企業的價值進行過解釋: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勞動市場,人們可以互簽合約,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同時購買他人的勞動。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個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勞動力、進行選擇、在個人之間達成協議、執行協議。
而企業呢,通過層級制把人們組織起來,進行管理,雖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業就是有價值的。
然而,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技術方面的變革,也帶來了協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業,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夠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時候,企業就失去了優勢。而這時候,平臺則會起來,因為平臺的作用是促進協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業那樣的高管理成本。
出現這種趨勢的,不僅僅是在咨詢行業,在媒體行業也是一樣,眾多的內容平臺將媒體人與讀者直接聯系在一起,傳統的媒體企業顯得不那么有優勢了。
在未來,還會有更多行業面臨這樣的變革。而身處這些行業的我們,未來有可能不再屬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屬于一個平臺。
單項工程施工協議書
施工協議書
班主任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