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牛不笨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農戶調教耕牛初學種地,為防止牛不守規矩,于是,兒子在后面負責穩犁,老父親在前面負責牽著牛繩,這樣一前一后,把牛控制在中間。為了提醒父親不開小差,兒子每吆喝一聲:"爹,走!"父親便朝前走,牛也聽話地跟著往前走。
過了些時日,他們想,牛雖不能言語,但卻是聰明能干的動物,經過數日調教,應該學會獨立工作了。這天,兒子照樣給牛套上套繩,試著讓它獨立完成任務。沒想到,任由兒子怒吼暴打,牛硬是愣在原地紋絲不動,兒子沒招了,情急之下大喝一聲:"爹,走哇!"牛卻毫不遲疑,乖巧地往前走了。
原來,牛并不笨,在它頭腦中早已形成了思維定勢:把一聲"爹,走!"當成了工作指令。如果要讓牛改變思維定勢,重新聽令,談何容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求別人做一件事,如果方法不當,會給被動方造成誤解,效果大打折扣。有時候,別人可能已經很優秀了,只是你的檢測方式和最初的要求方式發生了改變,學習者一時還不能適應,尚無法走出固有的思維定勢。因此,不能一味指責別人學無所成。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比如:上課鈴聲響了,老師走進教室說:"上課。"學生便齊身起立,向老師問好。而有一天,當老師剛走進教室,突然改用手勢了,學生卻面面相覷,穩坐不動,你能怪學生無禮嗎?
運動場上也是一樣,運動員只聽發令槍響,便開始起跑,可在關鍵時刻卻換成了廣播:"開始......跑。"結果可想而知。你能判定最后到達終點的運動員實力最差嗎?
職場上更是如此,某公司招聘人才時,試圖考察應聘者的思維變換能力。招聘啟示上特別注明:面試時采取隨機問答的方式,可在面試現場,卻要考考應聘者的實踐操作能力,由于應聘者沒有思想準備,結果不盡理想。一位落聘者被另一家同類公司選用,他的新型規劃投入市場,為該公司贏得了更多聲譽。事實證明,他成功了,害得先前那家公司后悔不已。
所以,我們在對別人提出要求之前,先要想想,選取一個最恰當的方式,又以同樣的方式去檢驗,在同類中擇優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