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被“舒服”殺死的?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你是如何一步步被"舒服"殺死的?
文/美滋滋
半年前,前同事lastday向我告別,問起她離職原因。
她說有一天同事說,剛入職的時候她每天套裝加公主裙,把自己打扮得像個仙女;現在每天T恤加牛仔褲,連妝都不化就跑來上班。
一句玩笑話,讓她突然醒悟:"留在這里一切安好,但我已經丟了自己的夢想"。
前輩的一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有些安逸就如同窩在沙發里看肥皂劇--舒服,卻會因荒廢而自責;有些疼痛就如同SPA中心做按摩--難忍,但卻神清氣爽。
所謂"該不該跳出舒適區",這怎么算是個問題?簡直是道送分題。
舒適區未必真舒服,你只是懶又怕
大部分人愿意蜷縮在舒適區是因為貪戀那一份已經適應的"春光",但閑適并不代表真舒適。
一位師妹,接受過最好的教育,大二就在創業公司和合伙人拼搏,別的同學還在為考試努力的時候,她就已經參加了高管培訓班。
然而即使這樣,她仍在糾結父母讓他走上公務員體制道路的建議,而不是果斷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
按時上下班,單位管三頓飯,不擔心被辭退,中午還有時間上個瑜伽課--父母的理由是女孩子能想到的一切按部就班的生活都能在這里實現。
這樣的話確實安穩,但是對她來說真的舒適嗎?
沒完沒了的報告,勾心斗角的角逐,階級分明的關系,事業發展的天花板。事實上,任何一條都足以讓熱愛自由和挑戰的她抓狂。
感情又何嘗不是這樣。
很多人都有相近的經歷:當下的狀態已經明顯讓人不開心,卻因為害怕打破既有關系一忍再忍。
我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我們擔心轉換成本,我們不愿意承認"投資"失敗的結局。
于是開始給自己找理由,告訴自己改變的潛在風險和保持現狀的益處。不斷向朋友傾訴或咨詢前輩,給自己找補更多的支持論據。
可現實是,當我們又維系了一段時間后,也許諸多問題仍無一解決,還平添再次浪費時間的痛苦。
沒有誰的青春和生命可以隨意揮霍,"止損"是下一個投資的開始。
我非常欣賞華裔設計師王薇薇,她可以在63歲時候選擇結束23年的婚姻,并且毫無畏懼地公開與花樣滑冰冠軍的戀情。
王薇薇的外表從不符合我的眼緣,我也不認為牽手小鮮肉是個可以標榜的話題。
然而這個不平凡的女人和她的藝術品卻有那么大的魅力,讓我一個從青春期就決定不辦婚禮的人,能執意憧憬未來擁有一件VERAWANG的婚紗。
很多時候,我們固守的不是舒適,只是懶惰和怯懦。
跳出舒適區,你只會更快樂
當你勇敢地走出那一步,你會發現自己有多快樂。
一位好友讓我深有感觸。
大學時她曾是人大經院的前十名,畢業后在埃森哲咨詢順風順水做了一年。當她終于發現自己不能忍受一輩子做這個工作時,選擇去繼續讀書,用一年的薪水維系自己申請期間的費用。現在她已經在歐洲讀了兩年舞蹈和人類學。
上一次見她時,她還沉浸在巨大的"改變"帶來的異地和經濟負擔所導致的失戀中,郁郁寡歡。前幾天微信,她開心地說終于在異鄉找到了自己的"小錢學森",因為她從小就有一個"蔣英"夢。
看到她朋友圈的笑臉,不必問哪一種生活更甜蜜。
客戶公司的總部律師畢業于斯坦福,曾在清華和麻省理工讀了八年的工科,是個徹徹底底的美女工程師。隨后偶然原因又讀了三年法學博士。
比起湊齊名校的學位證書的光環,放棄八年工科的勝利成果更需要破例。問及算不算時間浪費,她說,"做律師讓我感到快樂,之前的八年學習讓我有深耕知識產權和產品領域的能力。"
《曉松奇談》中講到,在白衣飄飄的九十年代,男孩子有一張外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那時的鄭鈞卻放棄了出國讀書的機會,決定在一間破屋里開啟搖滾夢想。
也許你會說,上面成功的例子屬于幸存者偏差,有多少人"改變"之后遭遇的是挫敗。
的確,改變有風險,失敗可能是事實--但他們也許會后悔,卻絕不會遺憾。
體驗是為了認知,最終還是要找到歸宿
曾經我認為,最好的選擇是最難的選擇;去干一切艱難和富有挑戰的事情就能做到所謂的自我實現。
但我逐漸發現,閱盡千帆的真實目的不是滿足于"體驗"的形式,而是要嘗試認知自我。
北大光華教授JeffreyTowson曾在沖動下結束了令人艷羨的咨詢工作,搬到中東為阿爾瓦利德王子工作。他說,"我不在乎我要去世界的哪個角落,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工作,但要做喜歡的,要為精英中的精英工作。"
因為熱愛,亦因為擅長,當初幾個月的項目變成了如今九年的堅持。
讀過彼得巴菲特的《做你自己》一書,除了對股神小兒子選擇做音樂人的心路有所觸動外,印象深刻的還是書中講述的一個人在轉換了幾十份職業后才確定自己的摯愛。
然而這一切都不算糟糕,因為所有的經歷既是認識世界,也是邂逅更好的自己。
臺大教授葉炳成在剛剛結束的學校畢業典禮中,分享了求學時被同學嫌棄生活貧乏的經歷后反思:
"我把思緒整個沉淀下來,開始對時間看得不是那么功利,開始也意識到讓自己變的豐富,是我未來成功的重要條件。于是在那五年中,我沒試過的事情就盡量去試、去玩、去學。"
最近陸陸續續和很多創業者溝通,總好奇是什么讓他們堅持下來,因為單純的興趣很難維系一家企業熬過創業公司的平均壽命。
一家很棒的初創公司CEO告訴我,"除了責任感本身的驅動外,去處理各種問題,和各種人打交道,讓公司、產品、團隊一切都從無到有,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
巴菲特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建議:在你的一生中,你應當做你熱愛的事情。
如果你做的是你熱愛的事情,那你的效率會更高,并且在你的一生中你不會有一天將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
令人羨慕的成功只有一種--以自己熱愛的方式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