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從大一寒假開始的職場路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2000多字改為40多字】
1999年,劉同考入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我在大學特別忙,各種忙。"劉同笑著說,"所有人都等著放假,我也等著,因為我要去實習。"
大一寒假,劉同想去郴州市人民廣播電臺實習。沒熟人、沒背景,很多人想過給臺長寫信,劉同也想了,也知道不會被搭理,但是他還是寫了一封信。因為覺得自己的字很丑,他把信打印出來寄出。劉同在信里告訴臺長,湖南師范大學99屆中文系有20個郴州學生,想利用寒假時間一起到郴州人民廣播電臺實習,然后寫篇《論郴州人民廣播電臺的發展》的論文。
很快,劉同接到電臺辦公室主任的電話,表示臺長非常歡迎學子們來實習。然后,劉同去找老鄉們,最后他帶著8個同學實習了一個月。現在,回望過去,劉同說:"我從來沒有一件事情因為想不到方法而去拖延,我一遇到問題,就要想怎么解決它。"
第二年,劉同把在電臺實習的經歷寫成報告,獲得了暑期在湖南人民廣播電視報實習的機會。他每天6點多起床,坐公交,8點多到報社,然后跟其他實習生一起坐在辦公室,等著有記者愿意帶實習生采訪。有的人為了混張實習證明,可以一天又一天地坐在辦公室里。劉同等不了,他看到有記者路過,就會笑著問:"老師,今天干嗎,能帶我嗎?"回答往往是不行。中午吃飯,他又笑嘻嘻地問:"老師下午出去,能帶我嗎?"回答還是不行。就這樣,他天天笑著問,終于有一天,有記者說:"你沒事啊?跟我走吧。"跟了一天回來,劉同主動提出寫稿子,記者很意外。一來二去,劉同常能跟著出去跑跑。有天,編輯讓他寫篇《我的父親母親》的觀眾影評。劉同回學校連夜看了很多遍,因為不知道怎么寫才好,他就從電影的硬傷入手,比如寫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戲,過年給的壓歲錢居然是新版人民幣。文章寫了2000多字,編輯看了又驚訝又覺得好玩。這篇文章劉同來回改了很多遍,最后被改成40多字的短評刊發了,他一直是樂呵呵的,不急不惱。"在我看來,只要讓我改,就一定會給我發。我開心啊,因為上面寫了我的名字,省級報紙發文章綜合測評加7分,學校獲得一等獎,也不過加5分。"
【出道的第一個節目】
后來,看到湖南電視臺總編室招助理,劉同憑著在電視報的實習報告,順利應聘,主要工作是出內刊。他需要聯系臺里不同頻道不同欄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跟很多人約稿,但是常常被放鴿子。當他打電話催稿的時候,大家就說:"你來吧,跟我們一起工作,你把稿子寫了吧,管你的盒飯。"于是,劉同開心地在不同的欄目組"流浪"幾天,不知不覺間他熟悉了欄目組的種種流程和運作。劉同沒有想到,畢業一年多后,這份打雜般的實習積累給予他厚報,讓他順利應聘進入光線傳媒,干起了策劃工作。
四年大學匆匆而過,劉同在忙忙碌碌中,一再證明走傳媒這條路,他是可以的。劉同說:"當年我選中文,是因為自己其他的專業課都很差,如果連中文我都不學的話,我就沒書可讀了。我選傳媒,實在是因為我腦子有多動癥,閑不下來,如果不做傳媒,遲早會犯事。"
【無比凌厲的簡歷】
"我特別好奇,大家讀書讀了十幾年,就是為了畢業的時候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寫簡歷、做簡歷。有些人卻竟然不花時間了,就抄了一份,腦子是怎么想的?看到過太多蓋上姓名就分不出張三李四的簡歷,劉同不得不質問。
畢業時,劉同只做了5本簡歷,他堅決避免使用99%的人會用的透明文件夾加上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塑料脊封。他把所有專業課的內容和得過的獎項濃縮并挪到了最后一張紙上,作為附件備著。實習的經歷,讓劉同意識到要進電臺、電視臺很難,他認定自己要從事創意類型的工作,所以他將自己的文字能力、溝通能力、創意能力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附有事例,比如發表過的文章節選、擔任校外聯部長為學校活動拉到贊助的案例、實習期間做過的有創意的項目,他還讓相關證明人寫上了評語。最后,劉同去美術學院買了幾張大的黑色硬殼紙,裁剪后做成封面和封底,用銀色的簽字筆寫上了名字與學校院系,用麻繩將簡歷裝訂起來。他還在簡歷的頁碼旁邊做了鵝黃色的內容提示,這樣,面試官想看特長看特長,想看獲獎看獲獎,想看的直接翻就都看到了。
忙了一個通宵,完成5本手工制作的簡歷,第二天,劉同帶著簡歷去招聘會了。當時,美的集團全國的營銷管理在進行招聘,幾千人報名,只招4人。雖然不懂什么是營銷管理,想著多少跟創意有關,他就投了簡歷。劉同還清楚地記得面試官拿到簡歷時的第一反應,看了簡歷,然后看了看他,問:"這是你自己做的嗎?"劉同說是的。面試官笑了笑,并沒有扔到幾個裝簡歷的大箱子里,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讓他等通知。劉同知道自己過了簡歷篩選關,第二天的筆試順利通過。第三輪面試,拿考號時,面試官讓幾十個人來領自己的簡歷,劉同說出名字后,面試官說:"哦,你就是那個黑色簡歷的。"雖然簡歷不是劉同最終入選的決定因素,但是這本簡歷以無比凌厲的姿勢讓他變得很有特點。
劉同最終沒有前往美的集團工作,他趕上了湖南電視臺市場化運作,首度大規模招募人員。通過筆試、面試,他順利進入湖南電視臺工作,在首檔娛樂直播節目里做記者。一年多干下來,劉同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認識并喜歡這個有創意有干勁的年輕人,但是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200元。家鄉親戚們認為他在省臺風光,劉同卻不敢過年回家,因為派不出紅包。
劉同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當時,他認為只能通過考研再積累積累,決定考到北京去做傳媒的工作。考研英語差1分,劉同跑到北京想找找其他辦法,卻一路碰壁。失意中,他到光線傳媒直聘,卻跟對方談得很合拍,于是他很快辭職北上。
"到目前為止,我最得意的不是有一個title,不是被更多的人認識,而是每天都特開心。當然中間會有一點糾結,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劉同說,"但是我今天敢說,30歲的我,特別感謝十年前的我,那么堅持自己的愛好和工作。我特別希望十年后的自己還會像現在這樣感謝十年前的自己。這是我所謂的成功:每天都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