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k2987"><bdo id="k2987"><optgroup id="k2987"></optgroup></bdo></tbody><samp id="k2987"><ins id="k2987"></ins></samp>
  • <progress id="k2987"><bdo id="k2987"></bdo></progress>
    <menuitem id="k2987"></menuitem>
    1. <tbody id="k2987"><bdo id="k2987"></bdo></tbody>

      <samp id="k2987"><ins id="k2987"></ins></samp>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遲遲沒有升職,原因會是什么呢?

      添加時間:2017-11-27 00:00:00
      瀏覽次數: 0
        在職場中,有一些地雷是萬萬不能踩的。相反,有一些指南要牢記。

        作為職場新鮮人,你或許早已聽聞不少告誡:必須擁有好態度、服膺于組織的規范......這些"教條"背后的涵義、企業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以下6大指南,幫你做好的正確心理準備。

        ■ 想辦法讓工作和興趣結合

        如果工作就是興趣,這該多好?想必,這也是你心中對"理想工作"的定義。事實上,在全球化時代中,這件事對個人的重要性又比過去更甚。

        《未來工作在哪里》的作者、倫敦商學院教授林達.葛瑞騰便表示,"知識、創意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而我們對工作的感覺和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她認為,如果痛恨自己的工作,絕對不可能創意十足。既然未來難以預測,"最好還是追求自己的志趣,做你愛做的事情。"這樣,你做的時候會認為很有意義,同時也會覺得拿手。

        從興趣去選擇工作,固然是結合兩者的做法之一,然而你必須理解,工作的本質終究和興趣不同。因此,可能有時候你的興趣并不等于能力,不足以發展成生涯所需的專業;也可能即使憑著興趣踏入了某個領域,但做了以后發現,工作中仍然有讓你不喜歡的部份。這時候,在工作中主動發掘趣味,讓自己喜歡它,同時邊做邊學,在不同階段為自己創造不同的工作樂趣與成長,變成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葛瑞騰指出,現代人的職業生涯,已經從過去的"20幾歲進入職場→30出頭當上主管→50歲達到高峰→60出頭準備退休",轉變成為"排鐘式"曲線,也就是由好幾個鐘型曲線組成的生涯發展模式。她舉例,一個人可能在大學畢業后進入某家公司上班,到30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后,卻決定停下腳步,花一年時間旅行。之后重回職場,借著參與不同的合作項目擴展經驗,40歲時,又再度回學校當學生、跨入第二個專精領域。于是,過去強調的"學以致用"已然轉變成"用以致學"。工作、學習、充電、重新工作,這幾個字組合而成的循環,將是未來的常態。

        總之,不要期待興趣會自然而然變成工作,不管透過選擇還是創造,讓興趣與工作結合是自己的責任。

        ■擁有"準備好工作"的態度

        "態度",辭典的解釋是人的行為舉止,或是對事情采取的主張或立場。當企業不斷強調態度之于人才的關鍵性時,究竟,什么才是態度的內涵?簡單來說,是對工作本質的掌握,表現出"對工作已經準備好"的姿態。

        當學生時,考試成績只要拿60分及格就能松一口氣,到企業工作絕非如此。《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作者濱田秀彥指出,因為企業是追逐利潤的,必須追求成長,"所有主管的唯一使命,就是對上層交出好成績,而且好還要更好。"濱田不諱言。因此,如果還像在學校時只求"all pass",就很難適應企業的各種要求。濱田秀彥因此認為,積極采取行動的"自主性",是看待工作不可或缺的心態。"正因為現在是個沒人愿意主動舉手的年代,下屬只是舉個手,就能得到非常高的評價,"濱田指出。

        "準備好工作"的意思,也包括對工作的尊重,亦即"敬業"。每個跟工作有關的細節,都認真面對。在韓國三星內部流傳著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南美分公司的派駐課長,因為某天晚上與來視察的副社長應酬太晚,隔天遲到了30分鐘,延遲與客戶的會面;之后在陪同副社長前往機場的某一天,又遲到了30分鐘。這加總起來的1小時,使他后來3年提報升遷都被打回票。"這不只是“遲到幾分鐘”的問題,而是“遵守約定與否”的問題,"《像三星一樣工作》作者文炯振直指。

        一個真正敬業的人不會因為事情大小采取差別做法,而這些"小節",也是主管在旁評斷你是否具備成熟態度的重要指標。

        ■ 建立職場友誼

        現代人活在社群媒體時代,對人際鏈接的需求更大。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朋友,讓工作更順利?LinkedIn 創辦人雷德.霍夫曼在《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一書中說,專業交情如同事、同業等,與同學、朋友所代表的個人交情不同,差別在于"情義沖突"。

        畢竟在共事關系中,仍存有競爭與利益沖突的因子,這種"專業交情"的經營與拿捏,也就格外重要。霍夫曼建議,要當一個"認真的關系培養者":

        □ 從對方觀點看世界。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思考,雖然困難,但唯有試著這么做,才能培養一段真誠的關系;

        □ 思考你可以如何幫助對方、和對方合作,而不是想著可從他身上得到什么。"當愈不計較人情、對回報的預期時間拉的愈來愈長時,這段關系就愈能從交流型的合作,變成真正的聯盟。"

        工作中難免碰到不對盤的同事,如果又經常需要業務往來,與其想辦法改變對方,不如先從改變自己做起。《這些事等老板來教,學費很貴》作者重茂達就是如此。他主動親近不時找他麻煩的同事,找他討論事情、溝通,在不知不覺中透露訊息給對方:"我并不討厭你,希望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久而久之,他和那名同事真的培養出友誼,從此業務進行相當順利。當著眼于他人的優點,并釋出善意,對方遲早會感受到。

        ■ 解決問題能力

        市場變化快速,常常今天還適用的方法,明天就得換一個。美國職涯顧問安潔亞.凱在《今日美國報》撰文指出,解決問題能力是雇主看重的5大能力之一。"一項調查發現,99%的管理者把解決問題能力視為不可或缺,或是非常重要。"

        解決問題不僅只是把事情搞定,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把事情處理好。凱的親身經驗,就說明了思考怎么解決問題的必要。有一次,她向飯店柜臺人員表示,健身房的器材似乎無法運作,對方只是回答她:"我不會修理。"凱表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打電話給某某來協助您”才是。"從復雜狀況中,精煉出關鍵原因與脈絡,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幫助求職者提升個人能力的網站Mindtools提到,解決能力有4步驟:定義問題→列出辦法→評估與選擇辦法→執行。換言之,一旦碰上復雜難解的狀況,先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并與同事們討論出可能的解決選項,最后選出最佳方案,并落實成可以按部就班完成的步驟,就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標準動作。

        ■ 與團隊共創雙贏

        在校時,對于小組報告應該不陌生,放大到職場中,雖然每個人各司其職,但整體績效更取決于團隊合作的展現。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所長,進而替自己和組織達到雙贏?

        Mindtools表示,因為個人優勢不同,每個人在組織中都扮演不同角色,好比在籃球場上,擅長得分的明星球員,就需要會助攻的球員,在適當時機傳球給他,創造球隊的成功。《Managing Teams For Dummies》一書教導新手主管如何做團隊管理,其中提到好的團隊成員特質,也很值得參考:

        □ 可靠:讓人信賴你可以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提心吊膽需要幫你收拾殘局。

        □ 建設性的溝通:積極、自信的提出想法,也尊重彼此的意見。

        □ 傾聽:除了聆聽他人想法,也要能虛心接受批評。

        □ 積極參與:全然投入討論,想的是如何讓團隊運作更好,而不是當一個坐享其成的人。

        □ 無私分享:分享自己獲得的信息、經驗。

        □ 協力合作:理解每個人不同的做事模式,去找到與別人共事的方法。

        □ 彈性:碰到狀況不會抱怨或抓狂,而是懂得轉換或妥協。

        畢竟,先學會當一個好的"team member",才有機會當"team leader"。

        ■ 找到成就感

        工作開始上手后,你或許發現,內容和模式開始重復。這時候,不妨主動創造變化,放大工作中好玩的部份和成就感。對《入社第1年的50堂課》作者巖瀨大輔來說,世界上沒有"無聊的工作",因為即使是單調的活動,他也會想辦法讓它有趣。例如制作會議記錄,他會進一步去想會議的目的,依據不同的目的和用途,以不同方式記錄,像是針對會議主題,另外再加上自己認為有附加價值的建議,這樣一來,"記錄"就不是件無聊的差事了。

        找到工作的意義,更是支持自己對工作投入的關鍵,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的例子,值得細細品味。從小他因為行動不方便,師長總給他未來進入出版或寫作方向發展的建議。大學畢業后,折騰了一陣子,他因為從事翻譯,也就真的踏入了出版業。只是,郝明義知道,他的努力并不是真正的熱情:"我心里有數:這只是個陰錯陽差踏進來的行業。"他在《工作DNA鳥之卷》這么說,"我知道自己不時在東張西望,想象或期待些生涯上的突變。"

        直到有一天早上,被凍醒的他裹著被子,從書架上抽出《韓非子集釋》,讀著、讀著,他發現最大的收獲不是韓非子的管理智慧,而是驚覺自己工作的可貴。正是因為出版,讓文化結晶可以流傳,更穿過時空,與2,300年后的他產生交流。他發現:"原來,我就在這樣一個難以言說的行業里工作了16年,還一路東張西望;原來,從小開始,我排斥了將近30年的行業,竟是這樣不斷微笑對我。"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動搖過心念。
      av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