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里的職場學問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作為專欄作家,如果再不談談《中國好聲音》,就未免太不與時俱進了。從我一開始判斷這個節目"又是唱歌選秀煩不煩",到現在每個周末都坐等節目開始,我已經成為其忠實粉絲。
因為我發現,《中國好聲音》比《非你莫屬》《職來職往》這樣的節目更加像真實的職場。首先它是真刀真槍地PK唱歌實力,而且水準還都不差,而不是類似求職類節目,一個人不斷鼓吹自己有多牛,另一群老板負責群毆,其實大家心里誰都沒底。其次,有對手的競爭才算競爭--如果沒有對手,自然也就看不到巧妙的布局、個人定位的差異化和個人風格設計等這些真正有趣的東西。第三,導師與選手之間的關系,更加像是部門經理和員工的關系--雖然每個人都是自己親手帶出來的,但是做事總要犧牲一些人,保護一些人。從中可以觀察出經理們是如何做出取舍的。
總之,如果你把選手們的麥克風換成激光翻頁器,把歌曲換成PPT,這就是我們每天在辦公室發生的部門匯報會了。
最近印象最深的一場,是那英組請汪峰來做音樂指導的PK賽。那姐如果是部門經理,一定是那種"忠臣型"的老好人經理。團隊氛圍一流,卻對未來發展沒有什么主見。于是就聘請了一個專業的企業咨詢專家汪峰,為自己設計組織績效評定。一旦汪峰被認定為專家,他推崇的搖滾范就變成了非常討好的風格。當天出線的選手幾乎全部是粗獷男。而那位模仿鄧麗君惟妙惟肖的盲女歌手張玉霞正是吃了這個虧--她空靈而甜美的表達,顯然既不汪峰、也不那英,被淘汰的命運在汪峰坐在椅子上那刻幾乎就已確定。專家定下了游戲規則,冥冥中名次也大致敲定。部門經理那英主要負責的也就剩下拉著專家的手一直哭了。
在企業中也一樣,領導除了獎罰權,最重要的隱形權力就是專家權。也就是說,領導有認定誰是專家、誰是怪力亂神的權力。這個權力看似無用,其實非常可怕--因為這是一個制定游戲規則的權利。比如你想象一下,如果讓李宗盛當音樂導師,或者讓小蟲來做,PK的結果又會大不同。好的領導懂得用指定的專家來篩選出自己想要的人,好的下屬則懂得不斷向領導推薦適合自己風格的專家。核心競爭力的秘密不是"爭",也不是"力",更不是"核心",而是一個"競"字。當競賽規則定出來,其實勝負分出大半了。
那么是不是有了既定規則,大家只能坐以待斃了呢?其實這中間也是有回旋空間的。兩位選手黃勇和梁博PK汪峰原唱的歌曲《北京北京》,剛一張口的時候,我真的以為黃勇要贏了,他滄桑的聲線和充沛的感情能和原唱媲美。相比之下,梁博的唱歌不咸不淡,像是在念白。但是到中段的時候,問題就顯現出來了--黃勇因為一開始感情投入太滿,激情泛濫,高潮就再也拔高不上去。而梁博的安安靜靜的念白反而給了聽眾空間,高潮爆發的那一刻,梁博甚至有種張楚當年落寞孤獨的氣質,與歌曲的意境不謀而合。
我注意到排練時的一個小片段。汪峰對梁博說:"你是安靜型的,你不需要往他那邊靠,你的氣場是什么,你要想清楚。"梁博則回應說:"我要做到極致,安靜就很安靜,火爆就很火爆。"這就是梁博的競爭策略:在對方激情的時候選擇安靜,用空間對抗豐滿則突然爆發,用反差來勝過對手。
這像不像每天發生的職場故事?黃勇是那種PPT和文案高手,一開始的時候就把計劃書做得無比的好,四處愿景、八處煽情,得盡歡心。與這種人比賽演講其實很難,而且也沒有必要。這種人的死穴也正好是其優點。當時間一長。他的結果與計劃相去不遠,他做得再好,也好不過開頭--他的高潮在剛見面的時候,就已經到達了頂峰。聰明的競爭者懂得低調進入、高調做事。當爆發的時候,讓大家另眼相看。根據競爭者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優勢,做到極致,才是聰明戰士。
怎么樣?這么一說,是不是比求職類節目好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