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不應止步觀望中國的醫療服務黃金市場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1964年韓國出口額史上首次超過1億美元,去年出口額增至5730億美元。我們可以從各個方面了解在過去51年間維持年平均高達13%增長率的原動力,但無法忽略出口產業結構的變化。1984年最大出口產業為纖維。1994年電器電子產業超越纖維產業,機器、鋼鐵金屬、化學產業緊隨其后。此外2004年依次為電器電子、機械、化學、鋼鐵、纖維類,但去年礦產(煉油)進入五大出口產業,纖維類在榜單中消失。如今開發和培育新型出口產業成為企業和政府的重要課題。
最近對服務的出口產業化討論熱烈。特別令人矚目的是醫療服務以及中國。醫療需求急劇增加的中國對于擁有優秀醫療團隊和靈活運用醫療設備能力的韓國來說可謂是黃金市場。據世界銀行統計,2012年在7.3萬億美元規模的全世界醫療支出費用中,中國占6.1%,在美國和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金額約為50萬億韓元,是韓國的四倍。
中國從1989年起允許外國醫院進軍。因此香港、美國、新加坡、臺灣等醫療機構接連在中國設立醫療機構,搶占中國民營醫院市場。美國的和睦家、新加坡的Parkway Healthcare、臺灣的長庚、香港的東華等都是典型例子。韓國雖也約有20多個醫療機構進軍,但大部分處于連鎖店、共同使用醫院設施等初步或被動階段。
韓國國內醫院進軍中國不僅是出口醫療服務,還能夠出口醫療設備、醫療消耗品、IT系統、醫療教育等帶來巨大相關產業效應的項目,擁有成為另一個出口主力產業的潛力。但韓國醫院為何只是眼睜睜看著他國醫院進軍中國?韓國醫療市場開放較晚,對于韓國醫院沒有機會具備國際化力量存在根本性問題。韓國的醫療人力和醫療技術已經達到世界水平,但若從國際化方面來看,韓國的醫療服務尚且處于起步階段。
政府的出口海外援助政策也至關重要。保健福利部為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的海外出口政策目前還處在推進階段。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2013年8月成立“健康醫療戰略促進本部”,自己擔任本部長,比起日本積極支持醫療服務產業的海外出口以及國際化,韓國還落后許多。
考慮到中國積極引進外資醫院政策、醫療發達國家正式進入當地市場以及中國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等,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不會一直作為黃金市場等待韓國。我們迫切需要有體系、高強度的韓國醫院進軍海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