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企業文化沒用?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企業文化真的有用嗎?這是很多企業家心中的一個困惑,如果不排除這一困惑,那么是很難做好企業文化工作的。
事實上,企業文化的作用早已被證明,比如當年日本企業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就體現了日本企業在文化塑造上的成功。管理大師約翰。科特的《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威廉。大內的《Z理論》、湯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等一系列著作都證明了文化對提升經營業績、造就偉大公司的巨大作用。拋開這些,筆者從其他一些角度說說文化的價值
從宏觀的角度看,一個國家有它自己的文化,國家的興衰與其文化有直接的關系,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走向衰落?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的經典論述是:西方的宗教改革塑造了資本主義精神與工作理念,進而推動西方社會的經濟活力。而韋伯在《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中則指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并導致了資本主義遲遲沒有出現在中國。事實上,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傳統文化制約了中國發展的觀點早已成為共識。
從微觀的層面看,文化也就是個人的價值觀、信念和理念,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就、獲得多大的成就。喬布斯的成功源于他修煉初心、追求完美、強調體驗、注重工業設計等價值觀和理念,稻盛和夫的成功源于其敬天愛人、利他等經營理念。對此,相信任何對成就有所追求的人都會多少有些體會。那么,既然文化在國家和個人層面都是有價值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認為文化對于企業沒有價值呢?
從實際工作的角度看,文化具有讓溝通暢通、合作和諧的直接作用。一些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從外部引入職業經理人,結果沖突四起,為什么?因為大家存在文化沖突。現在普遍認為80后、90后新員工不好管理,為什么?因為不同代際之間存在文化沖突。
最近,筆者為一家食品類企業提供文化咨詢服務,就有一個典型的體會。在目前食品問題頻頻發生的環境下,品質尤為重要,因而將品質上升到核心價值觀的位置上。在溝通品質含義的時候,這家企業的管理者覺得筆者對品質含義的闡釋不夠清楚。進一步溝通才知道,在這家企業品質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即產品品質、工作品質和人品。而筆者認為品質指的就是產品品質。可以見,不同文化中的人,對事物的定義和感覺是不一樣的,而這不一樣會成為溝通和合作的障礙。所以,如果一家企業內部的溝通暢通、合作和諧,那是說明文化在起作用。
從危機的角度看,當出現問題,顯現危機的時候,會清楚的感受和認識到文化的作用,這就像一個人在困難、誘惑中,才會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阿里巴巴的“欺詐門”事件。2009年及2010年分別有1219名及1107名阿里巴巴網站的會員涉及詐騙全球買家,近100名員工為了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會員加入阿里巴巴平臺,公司誠信為本和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受到沖擊,因此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這就是文化的有無和強弱在其作用。再比如2000年寶潔爆發危機的時候,雷富禮上任后的前兩年里,三十多名高管有一半以上離開了公司或者調動了工作,并進行了大量的裁員。為什么這么做?是要進行文化的變革和再造,因為過去的文化已經不支撐公司的轉型和發展了。
從對外宣傳的角度看,文化具有溢價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有利于品牌形象和口碑提升,企業優秀的文化為消費者了解之后,消費者會感覺這家企業管理完善,值得信任,從而更傾向于選擇它的產品。這方面海爾、華為都是典范,有專家研究《華為基本法》為華為增加的品牌價值就達十個億。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人才的吸引,一個優秀的文化更容易獲得人才的認同,更容易吸引人才的加盟。當然,需要警惕的是,不能過于強調對外宣傳,不能不關注自身的文化塑造,而是制作一本企業文化手冊去作秀。
企業文化是有用的,只是文化的投資回報周期長,不容易在短期看到收益,這是對企業文化失去信心、產生懷疑的原因。所以,企業文化工作首要要的是“信以為真”,相信它的價值,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否則只能成為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