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使用同一種語言,我們都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我們都在實現同樣的目標!可我們之間的溝通卻如此之困難!?”這是一位管理者最近向我表達最多的抱怨和困惑。
無獨有偶,一位在讀EMBA的朋友也發來求援的E-mail,說學校布置了一篇論文,讓分析組織管理中溝通的效能及方法,問問我有什么新的資料和觀點可以分享。
老實說,有關溝通的話題無論對于管理者,還是我們傳媒人士而言都可謂“老生常談”。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或者隨便在書店逛上一圈,有關溝通的文章、書籍乃是培訓的課程比比皆是,但是問題的組織管理中溝通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種種跡象表明:溝通,依然是一個問題!
先放下跨國公司經常掛在嘴邊上的“文化差異”不談,單就本土公司的內部,同樣的一句話依然會得到人們不同的解讀;同樣的辦公環境,依然不能打破人們內心彼此的隔膜;當然,所謂共同的目標,有時還僅僅是領導者心中的“愿景”,與員工和伙伴們眼前的追求幾乎毫無關聯……這也就是管理的魅力所在吧,讓那些總想抓住他、掌控他的人既興奮異常又長嘆不已。
記得幾年前結識的一位“易學管理大師”對溝通的話題曾作出過比較“終極”的詮釋,在他看來,想從西方現代管理學的體系中去找到人與人交流障礙的解決之道,無疑是緣木求魚。諸多的溝通技巧與方法,是無法解決溝通障礙存在的根本原因,因為依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存在于某些人之間的交流障礙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張三和李四之間有矛盾,張三的溝通能力再強也沒用,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水火”不相容,怎么辦?找一個王二麻子,這個王二麻子,既不會被“火”燒著,也不會被“水”淹著,他作為溝通的橋梁要比一味地“溝通”、“溝通”、“再溝通”有效得多!
本人不是“易學”大師,當然也就算不出誰是什么命,但這位“大師”所舉的例子倒是在組織管理中,尤其是團隊管理中頗有借鑒的意義。就拿《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來說吧,無論是孫悟空還是唐三藏,個個人都具備著超常的溝通能力,一個嘴皮尖尖,能說會道的齊天大圣;一個是心如磐石,勵志以宣佛法感化世人的一代高僧。加之他們的朝夕相處,同甘共苦以及目的明確,按理說他倆之間不應該存在什么溝通問題。可事實呢?師傅經常被徒弟氣得眼淚直流,遂以緊箍咒絕地反擊。而徒弟呢?也經常讓師傅弄得火冒三丈,竟數次辭職不干了。每當這個時候,關鍵人物就出現了,豬八戒,這位笨投笨腦,拙嘴笨腮的二師兄,卻是師徒矛盾的最佳粘合劑,也是彼此溝通的最佳通道。
其實,自打人類出現的那一刻起,人與人之間交流障礙的問題就一直伴隨著人類,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我們首先要承認這個事實,正視這個問題的存在,然后再通過各種方法,包括強化“溝通”,包括“金木水火土”。
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承認“溝”的存在,再想方設法去想、去學“通”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早在1960年就出版的《企業的人性面》,書中就討論了公司和經理人與員工之間的溝通方式的問題。事隔近半個世紀,就當今的企業管理而言,人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往往被視為第一生產力,由此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更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個性極度張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每個人都在極力地表達著自己的主張,同時也期望著別人的認同。這樣,一方面更加開放,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自己。但另一方面又更加封閉,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釋放,是無法從根本上了解別人,理解別人的。在我看來,當今溝通時的最大障礙,不是什么方法的問題,而是人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當然也就無法從另外一個視角去看待事物,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會傾聽!當然,這樣也就無法創造出有利工作的和諧環境。因為“你在工作環境中與人相處得越好,交易達成速度就越快,人們的合作就越好。”
很高興我的觀點在美國找到了一個應和者,一位叫戈爾曼的當代美國心理學家把現代企業中的溝通障礙歸結為公司的管理者與員工們的“社交情商的缺失”。在他看來,“社交情商是許多能力的組合。某些人可能非常善于認識客戶的需求那是一種情感共鳴方式。某些人可能非常懂得感受房間內的氣氛并時時追蹤氣氛的發展變化。某些人可能非常善于建立新的聯系,擁有廣泛的網絡關系。還有一些人則可能非常善于理解公司的政治動態。”
要想提升自己的“社交情商”,答案同樣很簡單:傾聽!
“不認真傾聽,是社交情商方面的通玻而且科技正使這種情況變得更糟。為了擁有一段人性時刻,你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你必須放下你的筆記本電腦,關掉黑莓,停止做白日夢,并全神貫注于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這可能聽起來是很基本的東西,但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都在同時做許多事,而且還心不在焉的吧。通過留心正在發生的事,你可以克服這個毛玻”這是這位學者的衷告!